黄帝陵古建

来源: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

创作时间:

1.人文初祖殿

人文初祖殿重建于明朝,曾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古柏大院的主体建筑。1957年到1963年,这里曾经历较大规模的重修,近年来也进行过局部整修。

1955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时隔15年二次祭拜黄帝陵时,目睹一派破败景象后,上书毛主席,他在信中写道:“黄帝陵庙无人看管,庙宇木料多已腐坏,势将倾塌。院中草地,多为农民耕种,陵山附近,私坟如鳞……”。此信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毛主席阅后批示周总理交有关部门尽快处理,周总理批示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同志负责办理:“黄陵应明令保护和修缮。”

 

2.汉武仙台

汉武仙台是汉武帝修筑的祭台,故称“汉武仙台”。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十八万将士北巡朔方归来,到桥山祭拜黄帝。大军一人一袍土,于一夜之间筑起了眼前这座九重高台。次日清晨,汉武帝登台告祭,祭天、祭地、祭先祖。

此台高13.5米,上围22.5米,下围120米。“汉武仙台”这块石碑,为明代滇南人唐琦所写,立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闰七月。

 

3.棂星门

棂星为天体一颗行星主农事,于此立棂星门,象征轩辕黄帝勤劳稼穑。民间传说穿过棂星门,可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安康。

棂星门两侧为龙图形案,龙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相传龙最早起源于黄帝时期,黄帝一生经历五十二战,最终统一了黄河江淮流域,当时在这些区域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小部族,每个部族都有自己的图腾,黄帝为了凝聚人心,就将这些部族的图腾收集起来,在每个图腾上各取一部分,组成了一个由虎头、蛇身、鹿角、狮尾、鹰爪、鱼鳞等元素构成的新图腾——龙,将它作为黄帝部族的图腾,这是一个大联合、大统一的整体,是中华多民族统一的象征,所以我们也称自己是龙的传人。

 

4.祭亭

据史料记载,黄帝陵秦代建有祭亭。现在的祭亭建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959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批示,陕西省政府拨款整修祭亭,其规模形制延续至今。

亭中央石碑上书“黄帝陵”三个大字,是1958年郭沫若先生受毛主席委托所敬题。

 

5.黄帝陵冢

黄帝陵冢是秦汉以来各时期谒陵者一抔抔堆砌而成,现状大体保持明代风貌,陵高3.6米、周长48米。陵前立有“桥山龙驭”四字石碑,由滇南唐琦书,刻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是陵园内现存最早的石碑。

 

6.龙驭阁 

此阁位于陵轴线的最北端,是黄帝陵的标志性建筑。登上此阁可以领略黄帝陵神奇的山水地貌。

 

上一篇
已是首篇
轩辕庙的景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