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张三丰、贺敬之等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名人政要在黄帝陵留下的诗词
来源: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
创作时间:
桥山苍苍,沮水汤汤,黄帝陵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沧桑历史,一代代文人墨客、名人政要在此驻足沉吟,以美景为笔,以诗文为颂,书写着中华民族对人文始祖的永恒追慕,将个体的敬仰升华为民族共同的精神史诗。现精选名人诗作二十余首,以展现黄帝陵厚重的历史风貌和中华民族不灭的文明薪火。
1.(唐)李白《飞龙引二首》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
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后天而老凋三光。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2.(唐)李白《留别坊州司马王嵩》
鲁连卖谈笑,岂是顾千金。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余亦南阳子,时为梁甫吟。
苍山容偃蹇,白日惜颓侵。
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
西来何所为,孤剑托知音。
鸟爱碧山远,鱼游沧海深。
呼鹰过上蔡,卖畚向嵩岑。
他日闲相访,丘中有素琴。
【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冬,李白求仕不得离开长安,于是带着李粲的书信前往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对于李白的到来,王嵩(司马官职,坊州司马为州刺史副职之一,主管军事与治安)热情欢迎,并让李白和阎正字陪他一起登高饮酒,对雪赋诗。李白即兴一首《酬王司马阎正字对雪见赠》。诗的末尾,他忍不住流露出请王司马荐举的意思:“主人苍生望,假我青去翼。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主人王嵩一见,以为他不过是想多要几个盘费罢了,便按当时规矩加倍赠与。李白本待谢绝,怎奈囊中着涩;欲待收下,又觉得自己已落到“文丐”地步。两难之间不免感慨一番,便写下此诗。
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伤感之情。在这首诗里,他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的藐视。而在自然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全诗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李白“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3.(唐)杜甫《翟道城》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饥鸟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
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注】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因直言进谏获罪于唐肃宗,肃宗借让他回家探望妻子之名将其遣开。在回三川驿的途中,杜甫路经玉华宫到翟道城(今黄陵),沿路目睹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某日,杜甫徒步来到翟道城桥山脚下,打问去三川驿的路程,才知道从这里到三川驿还有一天的路途。而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他只好打消继续赶路的念头。坐在桥山脚下的沮水河畔休息的杜甫,饱经了沿路的惨痛,面对山川河流,诗兴勃发,即兴作出此诗。
4.(唐)舒元舆《桥山怀古》
轩辕厌代千万秋,渌波浩荡东南流。今来古往无不死,
独有天地长悠悠。我乘驿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渠搜。
桥山突兀在其左,荒榛交锁寒风愁。神仙天下亦如此,
况我戚促同蜉游。谁言衣冠葬其下,不见弓剑何人收。
哀喧叫笑牧童戏,阴天月落狐狸游。却思皇坟立人极,
车轮马迹无不周。洞庭张乐降玄鹤,涿鹿大战摧蚩尤。
知勇神天不自大,风后力牧输长筹。襄城迷路问童子,
帝乡归去无人留。崆峒求道失遗迹,荆山铸鼎馀荒丘。
君不见黄龙飞去山下路,断髯成草风飕飕。
5.(宋)范仲淹《祭黄陵二首》
一
红日竿头进,青云足下藏。
轩辕龙驭古,百代景冠裳。
二
高陟桥山上,关河万里长。
沮流声潺潺,柏干色苍苍。
6.(明)刘基《黄帝陵赞》
中龙尊贵孰堪论?水绕山环四海均。
我祖祖陵钟厥秀,须知昭代万年春。
7.(明)张三丰《桥山祈仙台》
披云履水谒桥陵,翠柏烟含玉露轻。
衮冕霞飞天地老,文章星焕海山青。
巍巍凤阙迎仙岛,渺渺龙车驻帝城。
寂寞琼台遗汉武,一轮浩月古今明。
8.(明)胡濙《次三丰韵》
览景来登轩帝陵,羽衣凤驾骨毛轻。
桥山彻顶高耸翠,沮水缠腰中部青。
万壑烟云笼玉冢,九天秋色映龙城。
道人看罢三丰句,醉里挥毫壁上明。
9.(明)杨兆《桥山怀古》
桥山之上有轩辕,寂寞松楸剑履存。
高冢旧余天子气,诸峰还让丈人尊。
青山雉尾当时事,百日龙髯何处屯。
犹似垂衣望仙侣,千官扈从隔昆仑。
10.(明)李梦阳《桥山》
黄帝骑龙事杳茫,桥山未必葬冠裳。
内经泄秘无天地,律吕通神有凤凰。
创见文明归制度,要知垂拱变洪荒。
汉皇巡视西游日,万有八千空路长。
11.(明)王崇古《中部同官道中春雪连朝乍落乍晴即事》
二
黄帝陵高雪色浓,琼鳞珠粒散杉松。
寒光闪烁金银气,仿佛轩车驾玉龙。
12.(明)王邦俊《望桥山黄帝宫》
山前紫气使车临,山下黄陵帝阙深。
终古桥门环逝水,当时翠跸御层岑。
汉台晓落碧云色,秦柏晴垂玉砌阴。
千载龙髯劳想象,鼎湖何处欲追寻。
13.(清)叶映榴《桥山》
大荒浮黄云,众山失故黛。
划然川原间,苍翠杂烟霭。
居人为予言,桥陵在其内。
下车拂征尘,屏息虔再拜。
古柏参青霄,树叶如偃盖。
黄帝未仙时,此树乃先在。
其作二千株,环陵而向背。
陵庙与树连,云气时叆叇。
沮水流其中,触石发清簌。
怀古有余情,瞻眺得大概。
当年神圣兴,制作史具载。
采铜首山巅,铸鼎荆山界。
鼎成龙下迎,其说近迂怪。
左徹不及从,抱弓致忠爱。
凿山葬衣冠,庙祀崇百代。
且战且学仙,汉武发深慨。
至今祈仙台,芳草尚晻蔼。
候神幸缑山,采药遍海外。
封禅何纷纷,徒为公孙卖。
予意帝至尊,不仙亦何害?
缅彼垂裳年,古今共嘉赖。
不死今有冢,此言良大快!
惟有柏长生,风雨勿能坏。
14.(清)刘尔怡《轩辕柏》
轩辕庙前挂甲柏,霜根铁节坚如石。
老干挺直五十围,枝叶密排三千尺。
功开浑沌先天地,造物合当存爱惜。
南接华岳通云气,风来呼吸吞太白。
飘渺三丰竟若何?此树到今尚矍铄。
传记莫考栽植年,鸟飞兔走青漠漠。
孤高自是神工力,盘踞似得巨灵托。
我今再拜揖仙翁,茹叶掇英可飞空。
九天若见骑龙人,道我还丹更御风。
15.(清)蓝熏《桥陵怀古》
一
渐远结绳治,肇开制作源。
经纶垂百代,皇古尊轩辕。
二
轩辕伟烈保安留,涿鹿山前破蚩尤。
武功一耀干戈戢,文教覃敷海宇柔。
銮舆西狩御西土,宫阙巍巍崇九五。
一自龙驭远归天,桥陵玉冢至今传。
望望桥陵今古在,为说乘龙近迂怪。
还将乌号托遗弓,何事汉人乃附会?
16.(民国)余正东《黄帝陵》
一官得傍帝陵居,春秋尝四载余。
借箸幸能彰德泽,兴庠未敢为时誉。
奉颁素绘谋营建,蒙赐丹书正勒疏。
逆料狼烟平靖日,万方清庙晋。
17.(民国)于右任《谒黄帝陵遇雨》
皇祖威灵我欲攀,西征间道礼桥山。
弥天风雨伤今日,垂老仓皇过此间。
独创文明开草昧,高悬日月识天颜。
干霄古柏摩挲遍,挂甲何人亦等闲。
18.(民国)程潜《桥陵颂》
报本崇初祖,数典颂轩辕。
神武开天运,睿智启人文。
书契宫室作,衣冠礼乐新。
涿鹿除凶暴,崆峒阐道源。
声教播九州,膏泽被八垠。
绵绵垂统绪,烈烈贻子孙。
巍巍则昊苍,皇皇光典坟。
我行来西土,持麾镇北门。
恭荷奉祀命,崇礼亿代尊。
逡巡陟修坂,回互历重垣。
始见灵宅峰,形胜据高原。
冈峦自周卫,沮水复濛湾。
杂花香满道,翠柏黛参天。
和禽喧密林,野鹤降云间。
坦步登圣域,斋宿祛尘纷。
明发万象清,伛偻献苹蘩。
诚感愿必达,神忾严有闻。
宫墙匪易窥,天阙岂容攀?
朝宗肃端拜,虔企奏承云。
至德苞宇宙,荡荡难为言。
19.(民国)邵力子《谒桥陵步翼如、默君两先生韵》
一
万千古柏翠霞飞,漫对桥陵慨式微。
挂甲柏前思将帅,祈仙台下想旌旗。
如油春雨逢佳节,似锦山花接晓晖。
惟愿秦风重振起,同仇与子赋无衣。
二
巍然高冢起岧峣,民族精神感怒潮。
庙貌中衰威尚在,山容赫濯路非遥。
开天草昧初垂拱,石漱沮流恍听韶。
仙迹渺茫难尽信,至诚应可感重霄。
20.(民国)陈庆瑜《谒轩辕黄帝陵》
九行统万国,民族奠宏基。
圭玉合符契,璇衡正岁时。
群山犹拱揖,一水漾沦漪。
其一
鼎湖龙去五千年,尚有神灵护墓田。
紫电光流枢斗外,阪泉功在壁经前。
崆峒问道传庄叟,本纪开端赖史迁。
可惜当时攀髯客,欲随仙驭恨无缘!
其二
桥陵高耸接昆仑,松柏参天万古春。
身后河山留胜迹,生前金鼓见经纶。
衣冠始制瞻旒冕,书契初成泣鬼神。
此日轩辕坟下拜,遗弓何处可探寻?
21.(民国)田润霖《黄帝陵感怀》
虎踞龙蟠古柏苍,轩辕陵庙自堂皇。
清朝崇祀重碑版,轩辕陵庙自堂皇。
华胄讵容他族侮,文明更赖止戈扬。
日中瞻拜峰岩下,懔懔雄风国运昌。
22.(民国)邵元冲《四月七日恭谒桥山黄帝陵》
桥陵沮水五云飞,虬柏嵯峨拥翠微。
万古冠裳开郅治,九天云雨下灵旗。
阪泉三战玄黄血,九天云雨下灵旗。
瞻拜漫兴多难感,重光还仗一戎衣。
23.(当代)贺敬之《谒黄陵诗》
风云四十载,几度谒黄陵。
古柏今犹绿,战士白发增。
不问挂甲树,但听战马鸣。
指南车又发,心逐万里程。
24.(当代)谢觉哉《浪淘沙·谒黄陵》
远望郁苍连,抱岭环川。成林古柏势参天。百里荒原青一点,愈见森然。碑石付荒烟,唐宋无传。茫茫禹甸几千年。汉武驱胡勋尚在,安用求仙?
庙貌仰崔巍,孙子宜其。四万五千万有奇。物本乎天人本祖,无限低徊。民族惧沦夷,扫墓何为?玄黄涿鹿尚余威。不是人穷才念祖,祖武依稀。
25.(当代)田汉《延安纪行漫录(选一)》
黄帝陵头柏万章,将军血战几星霜。
望仙台上馀残垒,顽敌何曾救死亡。
26.(当代)忆江南·亲民党拜祭黄帝陵有感
春光好,
两岸涌春潮。
认祖归宗同血脉。
和平前景定能描,
宝岛更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