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具有代表性的七通碑刻
来源: 黄帝陵典礼服务中心
创作时间:
此碑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刻于“栽种柏树圣旨碑”之阴,距今约有700年历史。碑文记载元泰定帝也孙铁穆耳降下关于保护轩辕庙、禁伐桥陵树的旨意,这是有史以来由最高统治者颁发的第一道保护黄帝陵的国家法令,主要内容包括:免除轩辕庙田地、经营产业赋税;为黄帝陵制定保护、管理办法,并以告示形式公布;同时将当地县令由七品擢升为五品,并赐其三种特权:一是对破坏黄帝陵园林木、建筑等的不法之徒,查明事实后不必上报,有权就地正法;二是如遇紧急公事,可越级直接上书皇帝;三是凡巡抚以下官员前来祭祀祖先,不必亲身出城迎送。
禁伐碑价值点:此碑见证蒙元王朝对各民族共祖轩辕黄帝的尊崇之情,是对正史记载的黄帝—夏后氏—匈奴—突厥—蒙古族系一脉相承的文化自觉。《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近年来的考古人类学成果,从分子层面为此提供证据,如:法国学者克里斯汀对蒙古国北部匈奴古族墓地所作分析表明(2007),现代蒙古人祖先即匈奴人;另据有关古人骨DNA研究,源于鄂尔多斯文化的南匈奴人尤其是后裔呼延、慕容、尉迟、赫连、宇文等姓氏的父系遗传结构与当今汉族主导的父系遗传结构相同。对这一碑文历史的认知与弘扬,有助于昭示中华民族多民族一体史实,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