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平人绝谷(32)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本篇对正常人体的肠胃的长度与容量等作了详细的测量和说明。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正常人断绝饮食后死亡的日期及其机理,故以《平人绝谷》名篇。该篇反映了古代医家尊重事实的科学实践精神。其中关于平人七日不食而死的计算依据是胃中容纳的水谷总量为三斗五升,常人每日排出便尿五升,七天彻底排空,故得出“不食水谷七日死”的结论。此说只可作为参考。其总的精神在于说明饮食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所以原文最后说:“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懦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谷之数也。

【译文】

黄帝说:希望听听人不饮食七天而死的道理?

伯高说:让我说明它的缘故。胃的周长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纡曲屈伸的容量,可以受纳水谷三斗五升,其中经常留着食物二斗,水液一斗五升,而充满胃中。通过上焦的宣发作用,输出食物的精微,随着懦悍滑疾之气营养全身,在下焦下面,起着清涤作用,泄于小肠。小肠大二寸半,直径八分又一分的三分之一,长三丈二尺,它的容量能受纳食物二斗四升,水液六升三合又一合的三分之二。回肠周长四寸,直径一寸又三分之一,长二丈一尺。它的容量能受纳食物一斗,水液七升半。广肠周长八寸,直径二寸又三分之二,长二尺八寸,受纳水谷的糟粕九升三合八分又一合的八分之一。肠胃的长度,总共五丈八尺四寸,可以受纳水谷九斗二升一合又一合的三分之二,这是肠胃装满水谷容量的总数。

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谷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注释】

①日再后:一日两次大便。

【译文】

平人就不这样,因为胃里充满食物,肠中是空的;肠中充满来自胃中的食物,胃里就已空虚。肠胃只有更虚更满,体内气机才能升降正常,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安宁。所以说人的神气,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因此肠胃里,经常存留谷物二斗,水液一斗五升。所以平人每天排便两次,每次排便二升半,一天里排便五升,七天五七三斗五升,所有留存于肠胃中的水谷就会竭尽的。所以平人不吃不喝七天而死,是因为水谷津液都已竭尽。

上一篇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31)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33)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