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71)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本篇论述了六气司天、在泉,五运值年,左右间气纪步,说明了一年中各阶段的自然现象、人的发病情况,以及治法等。五运和六气相配合,恰好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故以《六元正纪大论》名篇。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六十年气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六气所致的自然万物的变化、人们的疾病和治法宜忌等,示人要适应气候变化而保持健康。指出五运六气胜复、郁发的自然现象及其所致之病证和治法。论治法强调一方面须适应天时,另一方面更要根据疾病的性质,灵活运用。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注释】

①六化:六气的正常生化。六变:六气的异常变化。

②胜:胜气。复:复气。淫:扰乱人体的邪气。治:平治。

③五运之化:五运主治的气化。

④逆天气:马元台:“运气与司天之气有异同也。”即五运与司天之气相违逆。如丙子、丙午年,六气为君火司天,而中运是水,水火是相逆的。

⑤相得:运气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合。如戊为火运,而遇子、午、寅、申,少阴少阳司天;癸为火运,而遇卯、酉、巳、亥,少阴少阳在泉。均为相得。

⑥不相得:中运被司天之气所克。如已巳、己亥年,己为土运,已、亥之年为厥阴风木司天,因此中运之土被司天之木所克,是为不相得。

【译文】

黄帝问:六气的正常生化和异常变化,胜气、复气、邪气、平治的关系,与甘苦辛咸酸淡等味的先后生化道理,我已经知道了。至于五行主岁的运化,有时与司天之气相从,有时与司天之气相逆,有时与司天之气相从而与地气相逆,有时与地气相从而与司天之气相逆,或者互相适应,或者不相适应,我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要通晓司天、在泉之气的规律和原理,调和五运之气化,使之上下功能协作,不互相冲突,天地之气的升降不致相失,五运之气能宣畅运行,不背离其职权,用适宜的五味来调和气化的从与逆,应该怎样?

岐伯行礼再拜,回答说:问题真高明啊!这是天地之气生化的纲领,是万物变化的根源,如果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高深的道理呢!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讲述它的道理,使它永久不致湮灭,永存而不改变。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注释】

①类序:类属和次序。如甲己类天干,子午属地支,甲为天干之始,子为地支之首,各有次序。

②部主:张介宾:“凡天地左右,主气静,客气动,各有分部,以主岁时。”即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各有一定部位,以主其时之气。

③宗司:吴崑:“统者为宗,分者为司也。”即一年之中,有主岁之运气以统之;各步之中,有相应之气以司之。

④气数:张介宾:“五行之化,各有其气,亦各有其数也。”即三阴三阳各有其气,而阴阳之气又各有多少,所以其作用各不相同。

⑤正化:正常生化的规律。张介宾:“当其位者为正,非其位者为邪也。”

⑥临御之化:张志聪:“六气有司天之上临,有在泉之下御,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也。”即六气司天在泉的气化。

【译文】

黄帝说:请夫子进一步推求排列,依从它的分类和次序,分别六气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的部位和所主之气,详细阐明五行气化之数和法则,这些问题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首先要确定年岁的干支,以明确主岁之气,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之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司天在泉加临的气化,如此则自然天道就可以了解,人们的病气就可以调和,阴阳卷舒平衡,由近及远而不致迷惑。这是可以推算的气运之数,请让我尽可能谈谈。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  太角  太阴  壬辰  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阳  太徵  太阴  戊辰  戊戌  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初  少徵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飓,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太商  少羽终  少角  太徵  少宫

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翳谷。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

【注释】

①辰戌之纪:以地支中辰和戌来标志的年份。如壬辰、壬戌年等。纪,纪年,标志。

②鸣紊启拆:张介宾:“鸣,风木声也。紊,繁盛也。启拆,萌芽发而地脉开也。”

③振拉摧拔:张介宾:“振,撼动也。拉,支离也。摧,败折也。拔,发根也。”

④角、徵、宫、商、羽:为古时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此处代表木、火、土、金、水,来说明一年中主客运的次序。

⑤同正徵:指该年之气化与火运平气的年份相同。张志聪:“戊癸属火,戊为阳年,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徵。火运太盛,而寒水上临,火得承制,则炎烁已平,而无亢盛之害,故与正徵之岁相同。正徵之岁乃火运临午,所谓岁会,气之平也。”正徵,火运之平气。

⑥暄暑郁燠:张志聪:“火之化也,即气候温暖,渐渐暑热熏蒸。”

⑦阴埃:据新校正,“阴埃”当作“阴雨”。

⑧柔润重泽:风调雨顺,万物润泽。

⑨震惊飘骤:雷声大作,狂风暴雨。

⑩湿下重:湿气甚于下部而肢体重坠。

⑪凝惨凛冽:寒水之气化,严寒凛冽。

【译文】

黄帝说:太阳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岐伯说:是以辰戌来标志的年份。

辰戌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若逢岁运是木运太过,便是壬辰、壬戌两个年份。其运主风,风运正常则风声和缓,万物萌动,草木繁荣;若风运异常,则狂风大作,摧折树木,其发疾病是两目昏花,眩晕振掉。

木运主岁,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火运太过,便是戊辰、戊戌两个年份。这两年虽火运太过,但正值太阳寒水司天,太过之火运受司天寒水之气的制约,所以其气运相当于火运平气之年。其运主热,如火运正常则气候温和,渐至暑热熏蒸;如火运异常,则火热炎炽,如沸水蒸腾,其发病,多属热郁。

岁运为火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徵,终于太角,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土运太过之年,便是甲辰、甲戌两个年份。天干甲己属土,地支辰戌亦属土,故此两年均为岁会。其运主阴雨。土运正常则风调雨顺,万物润泽;如土运异常,则雷声大作,狂风暴雨,其发病多为湿气甚于下部而肢体重坠。

岁运为土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宫,终于太微,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金运太过之年,便是庚辰、庚戌两个年份。岁运是金,其运为凉,金运正常,是雾露降下,秋风萧瑟;异常是肃杀流行,草木凋零,其发病多为燥病,背部烦闷,胸中胀满。

岁运为金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商,终于太宫,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水运太过之年,便是丙辰、丙戌两个年份。因司天与中运相同,故均为天符。岁运是水,故其运是寒,水运正常,则水凉凝惨,气候严寒;若水运异常,则为冰雪霜雹,其发病则为大寒之气留滞在肢节豁谷。

岁运为水运太过,客运起于太羽,终于太商,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黔,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

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滞,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注释】

①合德:互相配合,发挥作用。

②玄:黑色。黔:黄色。

③泽无阳焰:张志聪:“谓阴中之生阳为寒水所抑。”即阴中升发的阳气被司天的寒水所抑制,如沼泽之中,没有上腾的阳气。

④地气迁:指上年的在泉之气迁易其位。张介宾:“本年初之气,少阳用事,上年在泉之气,至此迁易。”

⑤同寒湿:张志聪:“谓太羽、太宫主运,是与司天在泉之寒湿相同。”指岁运和司天在泉寒湿之气相同。

⑥有假者反常:张志聪:“是谓邪气反胜,又不必远寒、远热矣。”意即若天气反常,邪气反胜,就不必依照用寒避寒等常规。

【译文】

凡是太阳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先于正常天时,天气清肃,地气安静,寒气充满整个宇宙,阳气不能发挥作用,寒水和湿土相配合,在天上相应水星和土星光明。生长的谷物应为黑色和黄色,司天之政严肃,在泉之令徐缓。寒水之政作用扩张,阳气被抑制,所以湖泽之中没有升腾之阳气,火气只有待时而发。到少阳相火主治的时候,应时之雨水下降,到极点则雨水稀少,又回到太阴湿土行令,云层朝向北极,湿土之气布化四方,润泽流注万物,太阳寒水敷布在上,少阴君火振动在下,寒气湿气相持于气交。人们多病寒湿,发生肌肉萎缩,两足痿软无力,不能收摄,大便泄泻和失血。

初之气,由于地气迁易,气候非常温暖,所以百草繁荣得很早,人们多受疫病侵袭,温病发作,证见发热,头痛,呕吐,肌肤疮疡。

二之气,阳明燥金之气当令,大凉的气候反而到来,人们感到寒冷凄惨,草木遇到寒气,火气遂被抑制,人们多病气郁于内,而胸腹胀满。司天之寒气开始发生作用。

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之气当令起用,寒气流行,雨水下降。人们多病伤寒而内热,痈疽,下利,心中烦热,神志昏蒙,胸闷。若不及时治疗,就会死亡。

四之气,厥阴风木当令,太阴湿土主运,风湿交争,风气转化为雨.万物因而成长,变化而成熟。人们多病高热,气虚,肌肉萎弱,两足痿软,赤白痢疾。

五之气,少阴君火行令,阳气又生化,草木因此成长、变化而成熟,人们也舒畅无病。

终之气,太阴湿土当令,地气正胜,湿气运行,阴气凝聚于宇宙之中,尘土飞扬,蒙蔽郊野,人们感到凄惨,寒风到来,风木胜湿土,胎孕往往受伤而损落。

本年多发湿寒之病,宜用苦燥以去湿,苦温以去寒。要消除太过致郁的胜气,必须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抑制其太过的运气,扶植其不胜的运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导致疾患。食用与岁气相应的谷物以保全真气;避免虚邪侵袭以安宁正气。根据运气的异同,选择药食气味的多少。岁运与六气同是寒湿,则多用燥热之品以化之;岁运与六气的寒湿之气不同的,则酌用燥湿之品以化之。所以气与运相同的应多用相宜的气味,气与运不同的应酌情少用。总之,用寒性药应避免寒冷的天时,用凉性药应避免清凉的天时,用温性药应避免温暖的天时,用热性药应避免炎热的天时,饮食上也是同一法则。若天气反常,邪气反胜,就不必依照上面的常规,否则会引起新的病变,这就叫因时制宜。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纪也

阳明  少角  少阴  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  丁酉,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阳明  少徵  少阴  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  癸酉同岁会  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 阳明 少宫 少阴风凉胜复同。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

少宫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阳明 少商 少阴 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宫

阳明 少羽 少阴 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  其运寒雨风

少羽终  少角  太徵  太宫  太商

【注释】

①卯酉之纪:马元台:“卯酉属阳明燥金,故以五卯五酉之年,为属阳明之政。”即六十甲子中的五个卯年和五个酉年属阳明之政。

②清热胜复同:张志聪:“丁主少角,则木运不及,故金之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火来复之,故为清热胜复同者,谓清热之气,与风气同也。”即金的清气和火的热气,胜复的程度是相同的。如少角为木运不及,金来克木,在金气就称为“胜”,但是木被抑制到极点,又会产生火,火又反过来克金,这就是“复”。胜气盛则复气亦盛,胜气微则复气就微。所以说“胜复同”。以下仿此。

③同正商:张志聪:“岁木不及,而上临阳明,所谓上商与正商同。”即正商为金运平气的年份,因逢金气司天而木运不及,听凭金气用事,而成为金之平气。同正商,即同于正商的运气。《五常政大论》所谓“委和之纪,上商与正商同”。

④其运风清热:马元台:“不及之运,常兼胜复之气也。风,运气也。清,胜气也。热,复气也。”即其运气是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

⑤寒雨胜复:张志聪:“寒者,寒水之气,雨者,湿土之气。寒胜少徵,土来复之。”少徵为火运不及,则寒水之气胜,雨为湿土之气,故雨为复气。

⑥其运热寒雨:马元台:“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

⑦风凉胜复:马元台:“木胜土为风,金胜木为凉。”即土运不及,风为胜气,清凉的金气为复气。

⑧其运雨风凉:张志聪:“甲主土运太过,已主土运不及,太阴所至为云雨,雨乃土之运气,风为胜气,清为复气。”所以其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凉。

⑨热寒胜复:张志聪:“热胜少商,寒气来复。”因此金运不及,热为胜气,寒为复气。

⑩其运凉热寒:张志聪:“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

⑪雨风胜复:马元台:“辛为阴水,故为少羽。少阴君火在泉,雨风胜复同者,雨胜风复也。”雨为湿土之气,水运不及,土气为胜,风气为复。

⑫其运寒雨风:张介宾:“寒,运气。雨,胜气。风,复气。”即其运为寒,雨为胜气,风为复气。

【译文】

黄帝说:好。阳明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岐伯说:是以卯酉来标志的年份。

卯酉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丁主少角,木运不及,故金的清气胜之。有胜必有复,火气来复,胜气盛,复气也盛,胜气微,复气也微。金气主清,火气主热,胜复程
度大致相同。岁木不及,而上临阳明燥金,形成金的平气。岁运木运不及,是丁卯、丁酉两个年份,其运为风气、清气和热气。

因木运主岁,所以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火运不及,便是癸卯、癸酉两个年份。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故此二年为同岁会之年。这两年虽火运不及,由于太阳寒水之气和太阴湿土之气胜复相同,所以其气运相当于金运平气之年。其运气主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

岁运为火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徵,终于少角,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土运不及之年,便是己卯、己酉两个年份。土运不及,风为胜气,凉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其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凉。

岁运为土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宫,终于少徵,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金运不及之年,便是乙卯、乙酉两个年份。乙卯年是天符之年,乙酉年是岁会太一天符之年。金运不及,热为胜气,寒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由于少阴君火之气和太阳
寒水之气胜复相同,所以其气运相当于金运平气之年。其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

岁运为金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商,终于少宫,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水运不及之年,便是辛酉、辛卯两个年份。水运不及,雨为胜气,风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辛卯年水运不及,土气来侮,其气化约略同于少宫土运不及的年份。其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

岁运为水运不及,客运起于少羽,终于少商,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傈癃闷。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勋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注释】

①淳风乃治:张介宾:“金气不足,木亦无畏。”因此和淳的风行使权力。

②风燥横运:风燥之气,专横运行。

③多阳少阴:张志聪:“二气之主客,乃君相二火,三气之主客,乃阳明少阳,故多阳少阴。”因二之气的主气客气为少阴少阳,三之气的主气客气为少阳阳明,所以称“多阳少阴”。

④间谷命太:张介宾:“间谷,间气所化之谷也。命,天赋也。太,气之有余也。”感司天在泉之左右间气而成熟的谷类,称为“间谷”。命太,指间气的太过之气。

⑤其耗白甲品羽:张介宾:“耗,伤也。白与甲,金所化也。品羽,火虫品类也。”白甲,白色甲壳类动物。

⑥清先而劲:上半年清金之气,劲而有力。

⑦阴始凝:张志聪:“夫卯酉岁初之客气乃太阴湿土,故阴凝而雨化。阳明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太阴湿土,太阴即湿土之气,凝聚收藏。”

⑧同热者,多天化:岁运与在泉之气同为热气,应多以清凉之气调之。天化,阳明燥金清凉之气。

⑨同清者,多地化:岁运与司天之气同为清气,应多以火热之气调节。地化,在泉的火热之气。

【译文】

凡是阳明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后于正常天时,天气劲急,地气清明,阳气独自主宰时令,在天地间充满着炎热之气。万物干燥而坚硬,和淳之风行使职权。风气与燥气横行于气运,流布于气交之中。阳气多而阴气少,到太阴土气当令之时,土湿之气上蒸,云趋向雨府之时,湿土之气才能敷布,干燥至极点的气候才变为润泽。正气所化的岁谷为红白二色,其间谷为感受太过的间气而成熟的,白色的甲虫和众多的羽虫易被耗损,金火配合发挥作用,相应在上的为金火二星明亮。天气之政急切,地气的发令急暴。蛰虫不再伏藏,水流动不能结冰。人们多病为咳嗽,咽喉肿塞,恶寒发热,突然寒栗战抖,大小便不通。上半年清金之气劲急有力,毛虫死亡;下半年火热之气急暴,甲壳类昆虫类遭受祸殃。金气和火气的发作都是急躁的,在胜复的发作,常常是纷扰而大乱,清气和热气相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移,阴气开始凝集,而天气肃杀,河水结冰,寒雨运化。发病多为内热胀满,面目浮肿,嗜睡,鼻流清涕,鼻血,喷嚏,呵欠,呕吐,小便色黄赤,甚至淋沥不畅。

二之气,阳气敷布,人们很舒服,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会有温疫流行,人们常常突然死亡。

三之气,燥金司天主令,凉气运行,燥气与热气互相交合,干燥至极,就会化为润泽,人们多寒热病。

四之气,寒雨下降,病发为突然仆倒,寒冷战抖,神昏谵语,气息低微,咽喉干燥,口渴引饮,以及心痛,痈肿疮疡,寒疟,骨软无力,二便出血。

五之气,厥阴风木之气加临主事,秋天反见春天的时令,草又生长繁荣,人们身体调和无病。

终之气,阳气四布,气候反见温暖,蛰虫仍然在外活动,河水流动,

不能结冰,人们身体安康,只是容易犯温病。

所以在这样的年份,应服食白色或红色的岁谷,以安定真气;服食间谷,以驱除邪气。宜用咸味清热,苦味去火,辛味润燥,治疗宜用汗法,清法,散法,以安定其运气,避免感受邪气;以削减郁遏之气,资助化生的泉源。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药的多少。若运和气同热的,应多以清凉之品;运与气同清的,应多以温热之品。用凉药时应避免清凉的天气。用热药时应避免炎热的天气,用寒药时应避免寒冷的天气,用温药时应避免温暖的天气。饮食上,宜遵循同一法则。若天气反常,可以灵活应用,这是适应自然的法则。如果违反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变化的法度和规律。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同天符  壬申同天符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太角 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少阳 太徵 厥阴 戊寅天符 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阳 太宫 厥阴 甲寅 甲申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腑肿、痞饮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少阳 太商 厥阴 庚寅 庚申 同正商 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宫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 丙申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宫 少商

《注释】

①其运风鼓:其运如风鼓动。

②掉眩:头目昏花,视物动摇不定。掉,动摇不定。支胁:胁下胀满,如有物支撑。

③其运暑:运气炎热。

④暄嚣:热甚。郁燠(yù):闷热。

⑤痞饮:水饮停蓄,形成心腹胀满之证。

⑥寒肃:严寒。

【译文】

黄帝说:好。少阳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

岐伯说:是以寅申来标志的年份。

寅申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若逢木运太过,就是壬寅、壬申之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又为同天符之年。其运如风鼓动,其正常生化是凤鸣地坼,万物萌芽,其异常变化是狂风震撼,树木摧折。其病变是头目昏花,视物动摇不定,胸胁支满,惊骇。

因木运主岁,所以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火运太过,便是戊寅、戊申两个年份。戊寅、戊申为天符之年。其运气为暑热,其正常的生化为郁热蕴蒸。其异常变化是炎热异常,如沸腾之水,其病变是上部郁热皮肤溢血,二便下血,心胸疼痛。

岁运为火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微,终于太角,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土运太过,便是甲寅、甲申两个年份。其运气为阴雨连绵,其生化为润泽柔软,其异常变化是飘飞骤雨,惊天动地,其病变是身体沉重,浮肿痞满,水饮内停。

岁运为土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宫,终于太徵,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金运太过,便是庚寅、庚申两个年份。这两年虽然金运太过,但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所以其气运相当于金运平气之年。其运气为凉,其生化为多雾露清凉劲切,其异常变化是肃杀凋零,其病变发生于肩背胸中。

岁运为金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商,终于太宫,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水运太过,便是丙寅、丙申两个年份。其运气为寒冷肃杀,其生化为凝凛惨烈,其变化是冰雪霜雹,其病变是伤寒浮肿。

岁运为水运太过,客运起于太羽,终于少商,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鼎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⑦,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露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注释】

①木偃沙飞:树木被吹倒,尘沙飞扬,形容狂风之大。

②风热参布:少阳热气和厥阴风气互相参合散布。

③上怫肿色变:上部怫郁肿胀,颜色改变。

④寒来不杀:少阳相火司天,其气本热,初之气又值少阴君火加临,所以虽然寒气时来,并不能降低温热之气。杀,减少,衰退。

⑤白埃:靠近地面的白色云埃。

⑥炎暑间化:加临于四之气的客气是燥金,清凉之气与湿热之气相间运化,使气候有时寒凉,有时炎热,所以称为“间化”。

⑦气门乃闭:张介宾:“气门,腠理空窍也,所以发泄营卫之气,故曰
气门。”

⑧暴过不生:突然太过之气不会发生。

【译文】

凡是少阳司天之年,气化运行早于正常天时,天气正常,地气扰动,狂风突然发作,吹倒树木,扬起尘沙。炎热的气候流行,厥阴风土之气随从少阳之相火而变化,雨水应时下降,火木合同发挥作用,其上应火星和木星。其应谷物为红色和深青色,其职权是严肃的,其命令是扰动的,所以风热之气互相参合散布,天空中的云物景色变换涌现不息,太阴湿土之气横行逆流,寒气时时到来,凉雨时时降落。人们多病内寒,外生疮疡,内生腹满泄泻。所以圣人遇到这些情况,调和寒热之气,不使交争。若反复发作,人们就会发寒热,疟疾,大便泄泻,耳聋,目盲,呕吐,气血怫郁于上而肿胀,皮肤变色。

初之气,地气迁移,风气亢盛而动摇,寒气退去,气候变得异常温暖,草木很早就繁荣。虽有寒气袭来,但草木并不为其杀伐,温热病容易发生。其病见气郁于上,出血,眼睛发红,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肋胀满,肌肤生疮。

二之气,太阴湿土加临主事,主时的少阴君火反被郁遏,白色云气四起,云奔雨府,风气不能胜过雨湿之气,雨水下降,人们身体安康。其发病则为热气郁结于上,咳嗽,气逆,呕吐,疮疡发于体内,胸胁咽喉不利,头痛发热,神识昏聩不清,脓疮。

三之气,司天之气发挥作用,炎暑到来,因为主气客气都是少阳相
火行使职能,雨水不降。人们多病内热,耳聋,目盲,出血,脓疮,咳嗽,呕吐,鼻塞流涕,鼻出血,口渴,喷嚏,呵欠,喉痹,眼睛红赤,容易突然死亡。

四之气,阳明清凉之客气加于主时之太阴湿土之上,有时清凉,有时炎热,白露下降,人们体气和平,其发病为胀满,身体沉重。

五之气,阳气退去,寒气到来,雨水下降,人体孔窍收敛,刚硬的树木早早凋零,人们应避免寒邪,君子居处周密,以避寒气。

终之气,地气回迁正位而行令,风气到来,万物反有生长之势,常见有雾露飘行。其发病为闭密不禁而反发泄,心痛,阳气不能闭藏而咳嗽。

治疗应抑制太过的运气,资助所不胜之气,必须削弱郁遏之气,首先补益其化生的泉源,如果没有突然的太过之气发生,人们的重病也就不会发生了。所以本年适宜用咸味、辛味和酸味的药物,并用渗法,泄法,水渍,汗法,观察运气的寒温,来调节不使其有偏失。若岁运与司天在泉的风热是相同的,应多用寒凉之品,不相同的可以少用寒凉之品。用热药时应避免炎热的气候。用温药时应避免温暖的气候,用寒药时应避免寒冷的气候,用凉药时应避免清凉的气候,饮食也应该遵守同一法则,这是一般规律。若遇到反常的气候,就应当用相反的方法,否则就是疾病发生的根由。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 少角 太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宫①。丁丑 丁未 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太阴 少徵 太阳 寒雨胜复同 癸丑 癸未 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

太阴 少宫 太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太一天符 其运雨风清。

少宫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太阴 少商 太阳 热寒胜复同。乙丑 乙未 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宫

太阴 少羽 太阳  雨风胜复同,同正宫③。辛丑同岁会 辛未同岁会 其运寒雨风。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宫 太商

【注释】

①同正宫:少角木运不及,上临太阴湿土司天,则土气旺盛,所以少角同正宫。正宫为土运平气的年份。

②同正宫:少宫土运不及,得司天湿土之助,所以少宫同正宫。

③同正宫:少羽水运不及,上临湿土司天,则同于土运平气之年的变化。

【译文】

黄帝说:好。太阴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

岐伯说:是以丑未来标志的年份。

丑未年是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胜气为清,复气为热,胜复程度大致相同,所以其气化与土运的平年相当。若岁运木运不及,是丁丑、丁未两个年份。其运为风气、清气和热气。

因木运主岁,所以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火运不及,便是癸丑、癸未两个年份。寒为胜气,雨为复气,其程度大致相同。其运气主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

岁运为火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微,终于少角,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土运不及,便是己丑、己未两个年份。虽然土运不及,风为胜气,凉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所以其气化与土运平年相当。己丑、己未又是太一天符之年。其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

岁运为土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宫,终于少微,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金运不及,便是乙丑、乙未两个年份。其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

岁运为金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商,终于少宫,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水运不及之年,便是辛丑、辛未两个年份。水运不及,雨为胜气,风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其气化约略同于正宫土运平年的水平。辛丑、辛未又为同岁会之年。其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

岁运为水运不及,客运起于少羽,终于少商,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露,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膜愤,肘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黔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肘肿,胸腹满。

四之气,畏火临,潺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肘肿。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雕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注释】

①云奔南极:即云趋雨府。张介宾:“雨湿多见于南方。”

②差夏:夏末秋初。王冰:“立秋之后一十日也。”

③物承化:万物因此得以生长发育。

④畏火:少阳相火。

⑤潺蒸化:湿润熏蒸。

⑥胪(lú)胀:腹部发胀。张介宾:“胪,皮也。一曰腹前曰胪。

【译文】

凡是太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后于正常天时,阴气专行职权,阳气退隐,大风时时刮起,天气下降。地气蒸腾,原野上昏暗不清,白云四起,云奔南方,寒雨不断下降,万物在立秋后才成熟。人们多病寒湿腹胀,身体胀满,浮肿,痞塞气逆,寒厥,手足拘急。寒湿相合发挥作用,黑黄色的埃雾迷漫,流行于气交之中,其上相应于土星和水星。其职权是严肃的,其命令是寂静的,其应于谷物是黄色和黑色。因为太阴湿气凝结于上,太阳寒气积聚于下,寒水胜火,就成为冰雹,阳气不能发挥作用,肃杀之气流行。在运气太过的年份,应在高地种植谷物;运气不及的年份,应在低下的土地种植谷物;有余的年份要种得晚,不及的年份要种得早。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地利和天时的情况决定,人体之气也必须适应天时,间谷是感受太过的间气而成熟的。

初之气,地气迁移,寒气退去,春气到来,和风吹拂。生气布散,万物繁荣,人体之气条达舒畅,风湿之气互相纠结,不能及时降雨。人们多病出血,筋络拘挛强直,关节活动不利,身体沉重,筋脉痿软。

二之气,少阴君火行令用事,万物得以化育,人们身心安和。发病为温疫大流行,病状远近各地完全一样。湿气上蒸与热气相合,雨水才能及时下降。

三之气,司天之气行使职权,湿气下降,地气上腾,雨水及时下降,寒气随之到来。感受寒湿,人们发病多为身体沉重,浮肿,胸腹胀满。

四之气,少阳相火加临,湿气熏蒸,地气上腾,与火气隔拒而互不相合,早晚仍有寒风,蒸腾的湿气与热气互相纠结,草木之间如有薄烟笼罩,湿气运化既不流动,则白露暗中布散,而形成秋收之令。人们多病肌肤郁热,突然出血,疟疾,心腹胀满发热,腹部发胀,甚至发生浮肿。

五之气,主客都是阳明清凉之气,行使凄惨肃杀之令,寒露既下,冷霜早降,草木枯黄凋落,寒气侵入身体,君子起居谨慎周密,人们的疾病多在皮肤肌腠。

终之气,寒气大举袭来,湿气运化,冷霜积聚,阴气凝滞,水结成坚冰,阳气不能行使职权。人们感受寒邪,发为关节僵硬,活动不利,腰臀疼痛,这是寒湿之气持于气交而致。

要削弱其郁遏之气,取治其化生之泉源。岁运不及的给以补益,不使邪胜为害,服食岁谷以保全真气,服食间谷以保全阴精。本年份应用苦味之品,以燥法、温法,甚至用发法、泄法。如果不发散宣泄,则湿气充滋溢于外,会引起皮肤和肌肉溃烂,血水淋漓。必须助益阳火,使之能抵御严寒,根据运气的同异及多少,然后作出决定。岁运与司天之气同寒的应以热化调和;同湿的以燥化调和。运气不同的宜少用,相同的宜多用。用凉药时应避免清凉的气候,用寒药时应避免寒冷的气候,用温药时应避免温暖的气候,用热药时应避免炎热的气候。饮食也应该遵守同一法则。若遇到反常的气候,就应用相反的方法,这是一般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容易导致疾病。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 太角 阳明 壬子 壬午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

太角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少阴 太徵 阳明 戊子天符 戊午太一天符 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少角

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 甲午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同天符 庚午同天符 同正商 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飓,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宫

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 丙午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宫 少商

【注释】

①其化柔润时雨:其气化柔软润泽,雨水及时下降。

②其运凉劲:张介宾:“此庚年太商之正化,运与在泉同其气,故曰凉劲。”

③其病下清:感受秋金之气,其病下部清凉。

④其病寒下:感受水气,其病下部寒冷。

【译文】

黄帝说:好。少阴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

岐伯说:是以子午来标志的年份。

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若逢木运太过,就是壬子、壬午之年。其运如风鼓动,其正常生化是凤鸣地坼,万物萌芽,其异常变化是狂风震撼,树木摧折,其病变是胸胁支满。

因木运主岁,所以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火运太过,便是戊子、戊午两个年份。戊子为天符之年、戊午为太一天符之年。其运气为暑热,其正常的生化为郁热蕴蒸。其异常变化是炎热异常,如沸腾之水,其病变是上部郁热,血液外溢。

岁运为火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徵,终于太角,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土运太过,便是甲子、甲午两个年份。其运气为阴雨连绵,其生化为润泽,其异常变化是飘风骤雨,惊天动地,其病变是脘腹胀满,身体沉重。

岁运为土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宫,终于太徵,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金运太过,便是庚子、庚午两个年份。这两年气运相当于金运平气之年。庚子、庚午又为同天符之年。其运气为凉爽劲切,其生化为多雾露萧瑟,其异常变化是肃杀凋零,其病变是二便清泄,下肢清凉。

岁运为金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商,终于太宫,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水运太过,便是丙子、丙午两个年份。丙子又为岁会之年。其运气为寒冷,其生化为凝凛惨烈,其变化是冰雪霜雹,其病变是中寒下利。

岁运为水运太过,客运起于太羽,终于太商,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彤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熟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暑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雕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潺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痒,勋衄,饮发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露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注释】

①寒交暑:太阳寒气与少阳暑气交接。马元台:“往岁巳亥终之客气少阳,今岁子午初之客气太阳,太阳寒交往岁少阳之暑,故曰寒交暑。”

②热加燥:少阴热气与阳明燥气叠加。马元台:“今岁少阴在上而阳明在下,故曰热加燥。”

③庶类蕃鲜:万物繁盛美丽。

④饮发:水饮病发。

⑤余火内格:火热之余邪未尽,郁滞在内,不得发泄。

译文】

凡是少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早于正常天时,地气收肃,天气明朗,寒气与暑气相交融,热气和燥气相叠加,云奔于雨府,湿气的化令能行使作用,雨水及时下降,金火配合发挥作用,其相应于上的是火星、金星。司天之政布化光明,在泉地气之令急迫,其应于谷物为红色和白色。水火寒热相持于气交之中,而成为疾病的始因。热病发于上部,寒病发于下部,寒热之气互相侵犯而扰乱于中部。人们多病咳嗽,喘息,血液外溢,大便出血,鼻塞流涕,喷嚏,眼睛红赤,眼角生疡,寒气厥逆侵入胃中,心痛,腰痛,腹部胀大,咽喉干燥,头面上部肿胀。

初之气,地气迁移,燥气即将散去,寒气开始散布,蜇虫又伏藏,河水结冰,寒霜又下降,凉风到来,阳气被寒气郁遏,人们生活应注意起居周密。否则就会发生关节僵硬,腰臀疼痛,炎热即将到来时,内部和外部都易生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散,风气流动,春天的气候正常到来,应之而万物繁荣,寒气时常到来,而人们体气安和。其发病则为小便淋沥不尽,两目视物模糊,或两目红赤,气郁于上部而发热。

三之气,司天和主气行使权力,君相二火当令,火气旺盛,万物茂盛鲜明,时常有寒气到来。人们发病为气逆,心痛,寒热往来,咳嗽气喘,两目红赤。

四之气,潮湿而炎热的气候到来,大雨时常下降,寒热交相并至。人们多病寒热,咽喉干燥,黄疸,鼻塞流涕,鼻出血,水饮病发作。

五之气,少阳相火加临,暑热反至,阳气运化,万物生长繁荣,人们身体安康,其病多为温病。

终之气,阳明燥气当令,体内余热郁留,隔拒而不能散越,上部肿胀,咳嗽气喘,甚则血液外溢。寒气时常到来,天地间出现烟雾迷漫的景象,此时疾病在外则发于皮肤腠理,在内则停留于胁肋,向下牵连到少腹而寒冷,地气又要转换了。

必须抑制有余的运气,资助其岁气之所胜,削弱郁结将发之气,首先要取益其化生的泉源。不使因太过而发生病变。服食岁谷以保全其真气;服食间谷以避免虚邪侵袭。本年份应该用咸寒之品以软坚,而调和其上部,甚至用苦味来发泄它,用酸味来收摄它;调和其下部,甚至用苦味来发泄它。根据运气的同异,决定用药多少。若岁运与司天的热气相同的,应以寒药清火;与在泉的清凉之气相同,则以热药来温里。用热药时要避免炎热的气候。用凉药时要避免清凉的气候,用温药时要避免温暖的气候,用寒药时要避免寒冷的气候。饮食也应该遵守同一法则。若遇到反常的气候,就应用相反的方法,这是一般法则。与此相反,容易导致疾病。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 丁亥天符 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厥阴 少徵 少阳 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 癸亥同岁 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太角    

厥阴 少宫    少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  己亥 其运雨风清。        

少宫 太商    少羽 少角 太徵    

厥阴 少商    少阳 热寒胜复同,同正角③。乙巳    乙亥 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 太角  少徵  太宫

厥阴 少羽 少阳 雨风胜复同。辛巳 辛亥 其运寒雨风。

少羽 少角 太徵 少宫 太商

【注释】

①同正角:木运不及,得司天厥阴之助,而成为平气(正角)。

②同正角:土运不及,司天厥阴之气专政,所以该年的运气,相当于木之平气(正角)。

③同正角:金运不及,司天厥阴之气反胜,所以该年的运气,相当于木之平气(正角)。

【译文】

黄帝说:好。厥阴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岐伯说:是以巳亥来标志的年份。

巳亥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胜气为清,复气为热,胜复程度大致相同,所以其气化与木运的平年相当。若岁运木运不及,是丁巳、丁亥两个年份。丁巳、丁亥又为天符之年。其运为风气、清气和热气。

因木运主岁,所以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火运不及,便是癸巳、癸亥两个年份。寒为胜气,雨为复气,其程度大致相同。癸巳、癸亥又为同岁会之年。其运气主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

岁运为火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微,终于少角,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土运不及,便是己巳、己亥两个年份。风为胜气,凉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所以其气化与木运平年相当。其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清。

岁运为土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宫,终于少徵,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金运不及,便是乙巳、乙亥两个年份。胜气为热,复气为寒,胜复程度大致相同,所以其气化与木运平年相当。其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

岁运为金运不及,客运起于少商,终于少宫,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水运不及,便是辛巳、辛亥两个年份。水运不及,雨为胜气,风为复气,胜复程度大致相同。其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

岁运为水运不及,客运起于少羽,终于少商,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中。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四之气,潺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痒,而为肘肿。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注释】

①诸同正岁:同正角的诸年份。正岁,岁运没有不及或有余,也就是平气。

②同天:与正常的天时相同。

③风生高远:厥阴风木司天,故风生于高远之处。

④民病寒于右之下:左边为东方风木,右边为西方燥金。初之气阳明清凉之气加临,所以相应的人体在右下部发生寒病。

【译文】

凡是厥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后于正常天时。如遇平气,则气化运行同于天时。风木司天,天气扰乱,少阳在泉,地气正常。风气发生于司天之气,所以高远;在泉之气在下,所以炎热之气从之。云奔雨府,湿土之气流行化育,风火配合发挥作用,其在上相应的为木星和火星。风的职权是扰乱的,火的命令是急速的,其相应的谷物是深青色和红色,间谷是感受太过的间气而成熟的,角虫和羽虫被耗损,风燥火热,交相争胜,蛰虫类反而外出活动,水流动不能结冰。热病多发于下部,风病多发于上部,风燥之气胜复交争于中部。

初之气,寒气收肃,杀气正来。人们右下部多生寒病。

二之气,寒气不去,大雪纷飞,河水结冰,肃杀之气施行作用,寒霜降下,芳草尖梢焦枯,寒雨屡次下降,阳气又散发。发病多为内热。

三之气,司天之气行使职权,大风时常刮起。发病为流泪,耳鸣,掉摇,头昏目眩。

四之气,气候炎热而潮湿,湿热互相纠结,扰乱于左上部,发病为黄疸,以致身体浮肿。

五之气,燥气湿气交相胜复,阴沉之气散布,寒气侵袭人体,风雨流行。

终之气,客气少阳相火当令,阳气旺盛发用,蛰虫出来活动,流水不能结冰,地中阳气发扬,百草重新生长,人体舒畅,发病则为温病疫病。

必须削弱其郁遏之气,资助其化生的泉源,赞助其不及的运气,不要使邪气偏胜。因此本年份应用辛味调和上部,以咸味来调和下部,少阳相火之气不要轻易地触犯它。用温药时要避免温暖的气候,用热药时要避免炎热的气候,用凉药时要避免清凉的气候,用寒药时要避免寒冷的气候,饮食也应该遵循同一法则。若遇到反常的天气,就应用相反的方法,这是一般准则。与此相反,就容易导致疾病。

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注释】

①行有次,止有位:主客六气之运行各有次序和方位。

②正岁:没有太过不及的和平之岁,时至气亦至。

【译文】

黄帝说:好。夫子所讲的,可以说很全面了,然而怎样才能知道其应与不应呢?

岐伯说:问得真明白啊!因为六气的运行,各有一定的次序和方位。所以一般以正月初一早晨的气候为标准,来看它所在的气位。看它所在的气位,就可以知道应与不应了。凡是中运有余的,气至先于节候;中运不及的,气至后于节候。这是天道,也是六气的常态。中运既非有余,亦非不及,这就是叫“正岁”,气至与节候同时到来。
黄帝说:六气的胜气与复气是经常存在的。灾害也时常到来,怎样候察呢?

岐伯说:不属正常的气化,就可称为灾害了。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⑤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

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愿闻同化,何如?

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瞑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注释】

①天地之数:六气司天在泉之数。

②“起于上”句:上下,指司天和在泉。张介宾:“司天在前,在泉在后,司天主上,在泉主下,故起于上而终于下。”

③岁半:一年的一半。大寒始至小暑末,为岁半以前,亦即初气至三气,大暑始至小寒末,为岁半以后,亦即四气至终气。

④“位明”两句:明白了主气与客气所在的位置,则每气所当的月份就可以知道。位,六气的位置。气月,六气所当的月份。

⑤气:指六气分主六步的气数。

⑥气用有多少:六气的作用有太过不及。

⑦化洽:六气与五运相合之化。

【译文】

黄帝问:六气司天在泉之数,从开始到终止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这是要搞明白的医学道理呀。天地之数,开始于司天,终止于在泉;上半年是天气所主;下半年是地气所主;天地之气相交之处是气交所主。一年中的气化规律尽在其中了。所以说:主气和客气所在的位置明确了,则每气所当的月份就可以知道了,这就是六气分主六步的气数。

黄帝问:我主管这项工作,按照夫子所讲的为原则来做,结果运气之数与岁候并不相符,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六气的作用有太过不及,五运与六气相合的变化有盛有衰,因为有多少和盛衰的不同,所以就有同化的问题。

黄帝说:希望听听同化怎样?

岐伯说:风温之气与春天的木气同化;炎烈酷热之气与夏天的火气同化;胜气与复气也有同化,燥清烟露之气与秋天的金气同化;云雨昏埃之气与长夏的土气同化,寒霜冰雪之气与冬天的水气同化。这是天地五运六气的化洽,盛衰互用的常规。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

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注释】

①同天化:司天之气同天化,就是岁运与司天之气相同。

②同地化:岁运与在泉之气相同。地,在泉之气。

③下加:下加于上叫做“加”,运与在泉同化,称为“下加”。

④上临:上临于下叫做“临”,运与司天同化,称为“上临”。

⑤不加不临:不加,指在泉与岁运不同。不临,指司天与岁运不同。马元台:“此二十四岁上临下加,故有三者之分,除此之外,则不加不临也。”

【译文】

黄帝说:岁运与司天之气相同的称为天符,我已经知道了。希望听听岁运与在泉之气相同的怎样?

岐伯说:岁运太过而与司天之气相同的有三,岁运不及而与司天之气相同的也有三,岁运太过而与在泉之气相同的有三,岁运不及而与在泉之气相同的也有三。这共计有二十四年。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具体内容。

岐伯说:甲辰、甲戌年是土运太过,下加太阴在泉;壬寅、壬申年是木运太过,下加厥阴在泉;庚子、庚午年是金运太过,下加阳明在泉;这就是太过而与在泉相同的有三。癸巳、癸亥年是火运不及,下加少阳在泉;辛丑、辛未年是水运不及下,加太阳在泉;癸卯、癸酉年是火运不及,下加少阴在泉;这是不及而与在泉相同的有三。戊子、戊午年是火运太过,上临少阴司天;戊寅、戊申年是火运太过,上临少阳司天;丙辰、丙戌年是水运太过,上临太阳司天;这是太过而与司天相同的有三。丁巳、丁亥年是木运不及,上临厥阴司天;乙卯、乙酉是金运不及,上临阳明司天;己丑、己未年是土运不及,上临太阴司天;这是不及而与司天相同的有三。除了以上二十四年以外,就没有岁运与司天在泉相同的加临了。

黄帝问:岁运与在泉相同叫什么?

岐伯说:运太过而与在泉相同的称为同天符,运不及而与在泉相同的称为同岁会。

黄帝问:岁运与司天相同的怎样讲?

岐伯说:不论太过不及,都称为天符,只是其中变化有多少、病证有轻重、生死有早晚的不同罢了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注释】

①时与六位:张介宾:“时谓四时,即主气也。位谓六步,即客气也。”

②司气:张介宾:“司天司地之气也。”司,主。

③间气同其主:间气与主气相同。

④四畏:寒、热、温、凉四气,应当敬畏。

⑤“天气”两句:张介宾:“天气即客气。时即主气。客不合主,是谓反时。反时者,则可依时。”

⑥胜其主:客气太过,胜过主气。

⑦天信:客气主气应时而至。

⑧气宜:六气之所宜。如热者宜寒,寒者宜热,温者宜凉,凉者宜温之类。

【译文】

黄帝说:夫子说用寒药应当避免寒冷,用热药应当避免炎热。我还不知道它的具体做法,希望听听什么叫“远”?

岐伯说:天热不要用热药,天寒不要用寒药。顺从这一规律则身体和平,违逆这一律则则身体生病,不可不敬畏谨慎而远离它,这就是所说的主气与客气。

黄帝问:温凉的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当旺之气是热,不可用热药;当旺之气是寒,不可用寒药;当旺之气是凉,不可用凉药;当旺之气是温,不可用温药。间气与主气相同的也应避免,与主气不符的可稍稍违逆之。这就是所谓的寒热温凉四畏,必须谨慎考察它。

黄帝说:讲得对!如果触犯了会怎样呢?

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不相合的,可以依照主气之时令;客气反胜主气的就可违逆之。以达到平和为目的,不可过度,这是由于邪气反而胜过主时之气的缘故。所以说:不要违背天气应时,不要违背六气的宜忌,不助胜气,不助复气,这是最好的治法。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岐伯曰:臣请次之。

甲子 甲午岁

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 乙未岁

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注释】

①常数:恒常之数,如下文“热化二,雨化五”等等。其所用“数”字,即五行之生成数。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水之数为一、六,火之数为二、七,木之数为三、八,金之数为四、九,土之数为五、十,其中或用生数,或用成数,唯土只用生数。

②热化二:子午年上临少阴君火司天,少阴之气为火热,火之生数为二,故热化二。

③雨化五:甲午土运太过,雨为土湿之气所成,五为土数,故雨化五。

④燥化四:子午年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四为金之生数,故燥化四。

⑤正化日:张介宾:“此结上文三句,言本年上、中、下三气正化之度。正化即正所化。度即日也,日即度也,指气令用事之时候也。”

⑥其化:此处指气化病,即流行病、时令病。

⑦热化寒化胜复同:金运不及,所以有火气来胜的热化,有胜必有复,热气胜金,所以有水气来复之寒化。同,指乙丑、乙未二年均有胜复之气。

⑧邪气化日:指胜复之气,均非本身之正化。

⑨灾七宫:胜复之邪损害所及的方位在正西方。七宫即正西方。按:九宫,即坎位一宫,为正北方;坤位二宫,为西南方;震位三宫,为正东方;巽位四宫,为东南方;中央位五宫;乾位六宫,为西北方;兑位七宫,为正西方;艮位八宫,为东北方;离位九宫,为正南方。

【译文】

黄帝说:对。五运之气化流行,主岁的纲纪有没有常数呢?岐伯说:让我依次讲解。

甲子 甲午年

上临少阴君火司天,甲为阳年属太宫,所以中值土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司天热化之数二,中运雨化之数五,在泉燥化之数四,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雨湿之气所致的该用苦热,在泉燥气所致的该用酸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乙丑 乙未年

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中值金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乙为阴年属少商,乙丑、乙未都是金运不及,都有热化的胜气和寒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西方。司天湿化之数五,中运清化之数四,在泉寒化之数六,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清气所致的该用酸和,在泉寒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丙寅 丙申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岁会 丁酉岁

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译文】

丙寅 丙申年

上临少阳相火司天,丙为阳年属太羽,所以中值水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司天火化之数二,中运寒化之数六,在泉风化之数四,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寒水之气所致的该用咸温,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辛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丁卯岁会 丁酉年

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中值少角木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丁为阴年属少徵,丁卯、丁酉都是火运不及,都有清化的胜气和热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东方。司天燥化之数九,中运风化之数三,在泉热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苦小温,中运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戊辰 戊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 己亥岁

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译文】

戊辰 戊戌年

上临太阳寒水司天,戊为阳年属太徵,所以中值火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寒化之数六,中运热化之数七,在泉湿化之数五,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寒气所致的该用苦温,中运火气所致的该用甘和,在泉湿气所致的该用甘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己巳 己亥年

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中属少宫土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己为阴年属少宫,己巳、己亥都是土运不及,都有风化的胜气和清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中央。司天风化之数三,中运湿化之数五,在泉火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辛凉,中运湿气所致的该用甘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庚午同天符  庚子岁同天符

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同岁会  辛丑岁同岁会

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译文】

 庚午同天符  庚子年同天符

上临少阴君火司天,庚为阳年属太商,所以中值金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司天热化之数七,中运清化之数九,在泉燥化之数九,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清气所致的该用辛温,在泉燥气所致的该用酸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辛未同岁会  辛丑年同岁会

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中值少羽水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辛为阴年属少羽,辛未、辛丑都是水运不及,都有雨化的胜气和风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北方。司天雨化之数五,在泉寒化之数一,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水气所致的该用苦和,在泉寒气所致的该用苦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壬申同天符  壬寅岁同天符

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同岁会  癸卯岁同岁会

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译文】

壬申同天符  壬寅年同天符

上临少阳相火司天,壬为阳年属太角,所以中值木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司天火化之数二,在泉风化之数八,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风气所致的该用酸和,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凉,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癸酉同岁会  癸卯年同岁会

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中值少徵火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癸为阴年属少微,癸酉、癸卯都是火运不及,都有寒化的胜气和雨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南方。司天燥化之数九,在泉热化之数二,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苦小温,中运火气所致的该用咸温,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甲戌岁会同天符  甲辰岁岁会同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 乙巳岁

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注释】

①度:即日。日行一度为一日。下同。

【译文】

甲戌岁会同天符  甲辰年岁会同天符

上临太阳寒水司天,甲为阳年属太宫,所以中值土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寒化之数六,在泉湿化之数五,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寒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土气所致的该用苦温,在泉湿气所致的该用苦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乙亥 乙巳年

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中值少商金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乙为阴年属少商,乙亥、乙巳都是金运不及,都有热化的胜气和寒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西方。司天风化之数八,中运清化之数四,在泉火化之数二,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辛凉,中运燥金所致的该用酸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丙子岁会丙午岁
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丁未岁

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译文】

丙子岁会 丙午年

上临少阴君火司天,丙为阳年属太羽,所以中值水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司天热化之数二,中运寒化之数六,在泉清化之数四,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寒水之气所致的该用咸热,在泉燥气所致的该用酸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丁丑  丁未年

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中值少角木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丁为阴年属少角,丁丑、丁未都是木运不及,都有清化的胜气和热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东方。司天雨化之数五,中运风化之数三,在泉寒化之数一,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苦温,中运风气所致的该用辛温,在泉寒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戊寅  戊申岁天符

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太一天符  己酉岁天符

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注释】

①度:即日。日行一度为一日。下同。

【译文】

戊寅  戊申年天符

上临少阳相火司天,戊为阳年属太徵,所以中值火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司天火化之数七,在泉风化之数三,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火气所致的该用甘和,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凉,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己卯太一天符  己酉年天符

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中值少宫土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己为阴年属少宫,己卯、己酉都是土运不及,都有风化的胜气和清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中央。司天清化之数九,中运雨化之数五,在泉热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苦小温,中运土气所致的该用甘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庚辰  庚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  辛亥岁
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译文】

庚辰  庚戌年

上临太阳寒水司天,庚为阳年属太商,所以中值金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寒化之数一,中运清化之数九,在泉雨化之数五,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寒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清气所致的该用辛温,在泉湿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辛巳  辛亥年
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中值少羽水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辛为阴年属少羽,辛巳、辛亥都是水运不及,都有雨化的胜气和风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北方。司天风化之数三,中运寒化之数一,在泉火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辛凉,中运水气所致的该用苦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壬午  壬子岁

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  癸丑岁

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译文】

壬午  壬子年

上临少阴君火司天,壬为阳年属太角,所以中值木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司天热化之数二,中运风化之数八,在泉清化之数四,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酸凉,在泉燥气所致的该用酸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癸未  癸丑年

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中值少徵火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癸为阴年属少徵,癸未、癸丑都是火运不及,都有寒化的胜气和雨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南方。司天雨化之数五,中运火化之数二,在泉寒化之数一,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苦温,中运火气所致的该用咸温,在泉寒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甲申  甲寅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太一天符  乙卯岁天符
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译文】

甲申  甲寅年

上临少阳相火司天,甲为阳年属太宫,所以中值土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司天火化之数二,中运雨化之数五,在泉风化之数八,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咸和,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凉,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乙酉太一天符  乙卯年天符

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中值少商金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乙为阴年属少商,乙酉、乙卯都是金运不及,都有热化的胜气和寒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西方。司天燥化之数四,中运清化之数四,在泉热化之数二,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苦小温,中运燥气所致的该用苦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丙戌天符  丙辰岁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天符  丁巳岁天符

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译文】

丙戌天符  丙辰年天符

上临太阳寒水司天,丙为阳年属太羽,所以中值水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寒化之数六,在泉雨化之数五,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寒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寒水之气所致的该用咸温,在泉雨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丁亥天符  丁巳年天符

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中值少角木运不及,下加少阳君火在泉。丁为阴年属少角,丁亥、丁巳都是木运不及,都有清化的胜气和热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东方。司天风化之数三,在泉火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辛凉,中运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和,在泉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戊子天符戊午岁太一天符

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岁太一天符

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译文】

戊子天符  戊午年太一天符

上临少阴君火司天,戊为阳年属太微,所以中值水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司天热化之数七,在泉清化之数九,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寒水之气所致的该用甘寒,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酸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年太一天符

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中值少宫土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己为阴年属少宫,已丑、己未都是土运不及,都有风化的胜气和清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中央。司天雨化之数五,在泉寒化之数一,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湿土之气所致的该用苦热,中运雨气所致的该用甘和,在泉寒气所致的该用甘热,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庚寅   庚申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  辛酉岁

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译文】

庚寅  庚申年

上临少阳相火司天,庚为阳年属太羽,所以中值金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司天火化之数七,中运清化之数九,在泉风化之数三,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寒,中运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辛温,在泉风气所致的该用辛凉,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辛卯  辛酉年

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中值少羽木运不及,下加少阴君火在泉。辛为阴年属少羽,辛卯、辛酉都是水运不及,都有雨化的胜气和风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北方。司天清化之数九,中运寒化之数一,在泉热化之数七,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燥金之气所致的该用苦小温,中运水气所致的该用苦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壬辰  壬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同岁会  癸亥岁同岁会

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译文】

壬辰  壬戌年

上临太阳寒水司天,壬为阳年属太角,所以中值木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寒化之数六,中运风化之数八,在泉雨化之数五,本年无胜复之气,所以叫“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寒气所致的该用苦温,中运风气所致的该用酸和,在泉湿气所致的该用甘温,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癸巳同岁会  癸亥年同岁会

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中值少徵火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癸为阴年属少徵,癸已、癸亥都是火运不及,都有寒化的胜气和雨化的复气,胜复之气非本年正常之气,所以称“邪气化日”。胜复之气所致的灾害在南方。司天风化之数八,在泉火化之数二,这是正气所化,所以称“正化日”。其气化所致之病,司天风木之气所致的该用辛凉,中运火气所致的该用咸和,在泉热气所致的该用咸寒,这是这两年适宜的药食气味。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注释】

①定期之纪:张志聪:“谓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子甲相合,三十岁而为一纪,六十岁而成一周。”期,周期。纪,规律。

【译文】

以上定期的纪年,胜气、复气和正化,都有定数,不可不察验。所以懂得要领的,一句话就可以明白,如果不懂得要领,就会茫然无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注释】

①复岁:五运之气的胜复关系。复,报复。岁,岁气。

②持:相持不退。

③其数成:太过者其气盛,故其数成。数,五行之生成数。

④土常以生:土不用成数,只用生数。

译文】

黄帝说:对。五运之气,每年也有胜复的岁气吗?

岐伯说:抑郁至极就会发生复气,等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发作。

黄帝说:请问它的道理如何?

岐伯说:五行之气因为有太过不及之不同,所以复气的发作也不同。

黄帝说:希望详尽地听听。

岐伯说:太过的发作起来急暴,不及的徐缓。急暴的致病严重,徐缓的病情持久。

黄帝说:其太过不及之数怎样?

岐伯说:太过的是成数,不及的是生数,只有土不用成数而只用生数。

帝曰:其发也何如?

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瞋,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肘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也。

【注释】

①击石飞空:形容大雨滂沱,落在岩石上飞溅到天空。

②田牧土驹:形容洪水退去之后,田野之间土石嵬然,有如群驹牧放于田野。

【译文】

黄帝问:郁极而发,情况怎样?

岐伯说:土气郁极发作之时,山岩深谷为之震动,雷声轰隆于气交之间,尘埃黄黑昏暗,湿气蒸发,化为白气,疾风骤雨飘动于高山深谷,冲击岩石,向天空飞溅,洪水从而泛滥,河水四处漫延,水退之后,田野之间土石嵬然,好像一群放牧的马。土气报复之后,化气开始敷布,时雨降下,万物才得以生、长、化、成。这时人们多患心腹胀满,肠鸣而频频如厕,甚至心痛胁肋胀满,呕吐霍乱,痰饮,水泻,肌肤浮肿,身体沉重。乌云奔向雨府,云霞环绕着朝阳,山泽间隐现昏蒙之气,这是土郁开始发作的征兆。其发作的时间是在四气当令之时,云气横于天山,或浮或游或出或没,是郁积将发之先兆。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露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病,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注释】

①浮烟:薄雾。

【译文】

金气郁极而发作之时,天气洁净,地气清明,风气清凉急切,秋凉于是到来,草木之间雾如浮烟,燥气流行,浓雾时现,肃杀之气到来,草木苍黄干枯,金气发出历历西风。人们多患咳嗽气逆,心胁胀满连及小腹,常常突然疼痛,不可转侧翻身,咽喉干燥,面有蒙尘,颜色难看。山泽干涸,地上凝结着像霜一样的白盐碱,这是金郁将发的征兆。其发作的时间是在五之气时,夜降白露,树丛深处风声凄切,是其将发之先兆。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雾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雕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瞑,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注释】

①辟:同“避”。

②寒雾(fēn):指寒湿的空气。王冰:“寒雾,白气也,其状如雾而不流行,坠地如霜雪。”

③二火前后:春分君火之后,小满相火之前的六十天。马元台:“二月中气春分日交君火之二气,四月中气小满日交相火之三气,君火之后,相火之前,大约六十日之内,乃水郁之所发也。”

④深玄:深远而色黑。

⑤麻散:张介宾:“如麻散乱可见,微见而隐也。”

【译文】

水气郁极而将发之时,阳气退去,阴气突起,极寒之气到来,河泽结冰,冷气结成霜雪,甚至水气昏暗黄黑,流行于气交之中,霜降而杀伐草木,河水出现一些征兆。人们多病寒邪入侵,发心痛,腰臀疼痛,大关节活动困难,屈伸不便,容易厥逆,腹中胀满痞硬。阳气失去作用,天空中阴气沉沉,白色尘埃之气蒙蔽天空,这是水郁将发的征象。发作的时间,是君火与相火当令之前后,天色深远,微黄黑色之气,犹如散麻一样,隐约可见,色黑微黄,这是郁积将发的先兆。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①,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注释】

①柔叶呈阴:柔软的树叶因风吹而叶面反转呈露叶背。

【译文】

木气郁极而将发之时,天空中尘埃昏暗,云层扰动,大风到来,掀掉房顶,折断树木,这是木气之暴发。人们多犯胃脘当心疼痛,向上支撑两胁胀满,咽喉胸膈阻塞不通,饮食不能下咽,甚至耳鸣头眩,目不识人,易发突然仆倒。天空苍茫如尘,天山一色,不能分别,或天气浑浊,黄黑之气郁结不散,又如云横天际而没有雨水下降,这是木郁将发的征象。风气之发没有定期,如果发现长河边的野草被风吹而倒伏,柔软的叶子反转而呈现出背面,高山上有松吟之声,岩洞中发出虎啸之声,这是木郁将发的先兆。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瞋愤,胪胀,疡痱,呕逆,瘾瘀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依,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注释】

①肿:张介宾:“‘肿'字误,当作‘曛’。”

②风行惑言:风盛而致言语不清。马元台:“谓火气熏蒸,风亦行之,人有所省,难以听清,不免有惑也。”

③刻终:丑末寅初之时,相当于凌晨三时。大温:天气炎热。

④焰阳:阳气上腾。午泽:南面之泽。

【译文】

火气郁极将发之时,天空曛翳昏暗,日光不明,炎火流行,暑热之气到来,山泽之间热如火烤,树木被烤出汁液,大厦之上烟雾升腾,大地上浮现一层霜卤之色,井水日渐减少,蔓草变为焦黄,热极风生,以致言语不清而惑乱,湿气后于天时而至。人们多病呼吸气短,疮疡痈肿,胁腹、胸、背、头面、四肢胀满不舒,皮肤发胀,疮疡痱疹,呕逆,四肢抽搐,骨痛,骨节中如有物游动,泄泻,温疟,腹中突发疼痛,血热妄行,出血如流,津液减少,两目红赤,心中烦热,甚至昏蒙烦闷,心中懊恢不宁,容易猝死。翌日刻数终了的寅时应该凉爽,反而大热,汗水从汗孔流出,濡湿皮肤,这是火郁将发的征象。发作的时间是在四之气。动后必静,阳极反阴,热极生湿,湿土之气敷布,则万物因之而化成,百花盛开之时,又见河水结冰,雪霜降地,则火气正被郁抑,如果看到南面的池塘上,有阳气升腾,就是郁积将发的先兆。有将发的先兆,而后才有报复之气,而报复之气都是抑郁至极,然后才发作的。木的复气发无定时,水的复气,则发于二火前后。只要仔细候察其时令,就可以预期疾病的产生,违反时令岁候,五运之气不得施行,生长收藏,失去了常规,就不能够知道胜复的异常变化了。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注释】

①气有多少:张志聪:“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也。”

②下:王冰:“六气之下,各有承气也。”指其下承之气,如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木气承之;木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火位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③“征其”两句:张介宾:“征,证也。取证于下承之气,而郁发之微甚可知矣。”

④数:王冰:“言日数也。”

⑤后皆三十度而有奇:张介宾:“后者,自始及终也。度,日也。三十度而有奇,一月之数也。奇,谓四十三刻七分半也。”

【译文】

黄帝问:水郁之发而见雹雪,土郁之发而见飘骤,木郁之发而见毁折,金郁之发而见清明,火郁之发而见曛昧,是什么气使它们这样的?

岐伯说:五运之气有太过有不及,其发作就有微有甚。轻微的只见其本气的变化,严重的兼见其下承之气的变化,只要察明下承之气的变化,就知道它发作得微甚了。

黄帝问说:对。五运的发作,有的不应其时,为什么?

岐伯说:气有盛衰,至时有先后,所以有差数。

黄帝问:差数有一定的日数吗?

岐伯说:其先后的差数都是三十日有零。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

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告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③。

【注释】

①气至而先后:节气的到来有先有后。王冰:“谓未至而至太早,应至而至反太迟之类也。”

②非时而化:气候与时令不合。张志聪:“如清肃之气行于春,炎热之气行于秋,凝寒之气行于夏,源蒸之气行于冬,是谓非时而化。”

③归其已胜:出现克制时令五行的气候。王冰:“冬雨、春凉、秋热、夏寒之类,皆为归己胜也。”

【译文】

黄帝问:主时之气到来时有先后不同,为什么?

岐伯说:岁运太过的,气到来得就早;岁运不及的就迟。这是正常的气候。

黄帝问:气应时而到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这既不太过,也不不及,气至适当其时,否则就会有灾害。

黄帝说:讲得好。气有不在其所主之时而化的,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气太过的,应时而发生作用;而不及之气,则表现为胜己之气的作用。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注释】

①标:外表。

②“故至高之地”四句:王冰:“高山之巅,盛夏冰雪,湾下川泽,严冬草生。常在之义足明矣。”

【译文】

黄帝问:四时之气,到来有早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样候察呢?

岐伯说:气行有逆有顺,气至有迟有速,所以太过的其化先于天时;不及的其化后于天时。

黄帝问:希望听听气运行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春天气由东向西而行,夏天气由南向北而行,秋天气由西向东而行,冬天气由北向南而行。所以春气发生自下而上升,秋气收敛由上而下降,夏气长成旺盛于中,冬气伏藏由表入里。春气生于东方,秋气生于西方,冬气生于北方,夏气生于南方。这是四时正常的气化。所以极高的地区,经常有冬气存在;极低洼的地区,经常有春气存在。必须仔细考察。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

【注释】

①应见:适应运气变化而相应显见的物象。

【译文】

黄帝问道:五运六气变化相应出见的物象,其正常气化与反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岐伯回答说:六气变化,有正常之化,有异常之变,有胜气,有复气,有作用,有致病。它们的现象各不相同,您要问什么?

黄帝说:我希望全都听听。

岐伯说:让我详细地讲吧。

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潺,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雾。时化之常也。

【译文】

六气到来之时,厥阴之气为气候和平,少阴之气为气候温暖,太阴之气为湿润,少阳之气为气候炎热,阳明之气为气候清凉劲急,太阳之气为气候寒冷。这是四时气化的正常现象。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璧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注释】

①风府:风的会聚之处。

②璧(wèn)启:指植物萌芽。璧,裂纹。

③舒荣:舒展荣美。

④员盈:肥美丰盛。员,通“圆”。

⑤行出:阳气旺盛,由内达外。

⑥庚苍:张介宾:“庚,更也。苍,木化也。”苍为绿色,故属木化。

⑦司化之常:张介宾:“司,主也。六气各有所主,乃正化之常也。”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是风气之聚会处,使万物萌芽发生;少阴之气到来是火气之聚会处,使万物欣欣向荣;太阴之气到来是雨湿之聚会处,使万物肥满丰盛;少阳之气到来是热气之聚会处,使万物的阳气由中达外;阳明之气到来是肃杀之气聚会处,使草木更替苍老;太阳之气到来是寒气之聚会处,使万物生机潜藏。这是六气当令万物的正常变化现象。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番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注释】

①风摇:张介宾:“风性动,故为摇。”

②形见:形象显现。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使万物发生,为和风飘荡;少阴之气到来,使万物荣盛,为形态显露;太阴之气到来,使万物化生,为湿化云雨;少阳之气到来,使万物长极,为繁茂鲜艳;阳明之气到来,使万物阳气收敛,为雾露下降;太阳之气到来,使万物生机潜藏,为阳气固密。这是六气正常变化的现象。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潺;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有风气发生,终了则为肃杀;少阴之气到来,有热气发生,其中气则为寒冷;太阴之气到来,有湿气发生,其终了为暴雨;少阳之气到来,有火气发生,终了是蒸发湿气;阳明之气到来,有燥气发生,终了则为凉爽;太阳之气到来,有寒气发生,其中气则为温暖。这就是六气自然变化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毛,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注释】

①羽:王冰:“有羽翮飞行之类也。”指飞禽之类。下文的“羽”,王冰:“薄明羽翼,蜂蝉之类,非翎羽之羽也。”指昆虫之类。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有毛的动物化育;少阴之气到来,有翅的动物化育;太阴之气到来,倮体的动物化育;少阳之气到来,有翼的虫类化育;阳明之气到来,有甲的动物化育;太阳之气到来,有鳞的动物化育。这是六气化育万物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注释】

①布政:六气主令有如行政。张介宾:“气布则物从其化,故谓之政。”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万物开始生化;少阴之气到来,万物欣欣向荣;太阴之气到来,万物滋润;少阳之气到来,万物茂盛;阳明之气到来,万物坚成收敛;太阳之气到来,万物闭藏。这是六气敷布,万物顺从其变化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⑤;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注释】

①飘怒,大凉:张介宾:“飘怒,木亢之变也。大凉,金之承制也。”

②大暄,寒:王冰:“大暄,君火也。寒,下承之阴精也。”

③雷霆骤注,烈风:张志聪:“雷霆骤注,湿土之变,极则风气承之。”

④飘风燔燎,霜凝:王冰:“飘风,旋转风也。霜凝,下承之水气也。”

⑤散落,温:马元台:“金气为散落,火气为温也。”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狂风怒吼,天气大凉;少阴之气到来,大热大寒;太阴之气到来,雷声大作,狂风暴雨;少阳之气到来,热风拂面,有如熏烤,晚上露水凝结成霜;阳明之气到来,草木凋落,气候反见温暖;太阳之气到来,大雪纷飞,冰雹时下,大地上有白埃之气上升。这是六气异变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瞑;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注释】

①挠动:扰动。

②迎随:往来,飘摇。

③彤云:水泽之气上蒸而形成的红云。

④曛(xūn):炎热。

⑤坚芒:坚硬锋利。

⑥立:成。

⑦令行:张介宾:“气行而物无敢违,故谓之令。

【译文】

厥阴之气到来,为万物扰动,为随风飘摇;少阴之气到来,为高明,为炎热的赤黄色火焰;太阴之气到来,为天气阴沉,有白色尘埃,为晦暗不明;少阳之气到来,为光显,为红云,为炎热;阳明之气到来,为烟尘,为霜降,为西风劲急,为秋虫凄鸣;太阳之气到来,为万物坚硬,为北风刺骨,为万物已成。这是六气行令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注释】

①里急:筋脉拘急。

②积饮否隔:水饮停积,阻塞不通,脘腹胀满。否,通“痞”,不通。

③浮虚:水肿只在皮腠之间,按之复起,又称“气肿”。

【译文】

厥阴致病,为筋脉拘急;少阴致病,为疡疹,身热;太阴致病,为水饮停积,脘腹痞塞;少阳致病,为喷嚏,呕吐,疮疡;阳明致病,为皮肤浮肿;太阳致病,为关节屈伸不利。这是六气致病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太阴所至为稿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尻阴股膝髀腾箭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注释】

①支痛:胁肋疼痛,如有物支撑其中。

【译文】

厥阴致病,为胁肋支撑疼痛;少阴致病,为惊骇疑惑,恶寒战栗,谵语躁动;太阴致病,腹中胀满;少阳致病,为惊骇躁动,烦闷昏昧,突然发病;阳明致病,为鼻塞流涕,尻、阴股、膝、髀、膈、衍、足部发病;太阳致病,为腰痛。这也是六气致病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续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衊;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注释】

①续(ruǎn)戾:筋脉短缩,身体弯曲。

②衊(miè):血污。

③涌:呕吐如涌。

④皴(cūn)揭:皮肤糙裂揭起。揭,举。

【译文】

厥阴致病,为筋脉挛急短缩,肢体屈曲不伸;少阴致病,为悲哀狂妄,鼻出血;太阴致病,为腹中胀满,霍乱,呕吐泻下;少阳致病,为喉痹,耳鸣,呕逆;阳明致病,为皮肤糙裂而揭起;太阳致病,为眠中出汗,痉病。这也是六气致病的常规。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肘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睏瘾,暴死;阳明所至为勋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注释】

①流泄:二便失禁。

②禁止:二便闭塞不通。

【译文】

厥阴致病,为胁痛,呕吐,泄泻;少阴致病,为言笑不止;太阴致病,为身重浮肿;少阳致病,为突然泻下,肌肉跳动,筋脉抽掣,突然死亡;阳明致病,为鼻塞流涕,喷嚏;太阳致病,为二便失禁,或闭塞不通。这也是六气致病的常规。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肘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注释】

①十二变:指上文时化、司化、气化、布政、德化、令行、气变、发病等十二种变化。

②报德以德:是说六气的作用是德,而万物回答的表现也是德。报,回答。以下“报化以化”等含义相同。

【译文】

以上十二种变化,说明万物与六气的密切关系,六气的作用是德、化、政、令,万物回答的表现也相应地是德、化、政、令。六气所至的位置,有高下、前后、中外之异,那么万物的变化也随之而有高下、前后、中外的不同。这是正常的时位。所以风气胜则动摇,热气胜则浮肿,燥气胜则皴干,寒气胜则虚浮,湿气胜则水泻,甚至小便不通、浮肿。总之,根据邪气之所在,就可以谈论其病变情况。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愿闻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注释】

①归不胜而为化:就是加于不胜之气而发生变化。不胜,被克者。

②方月:古人将一年十二月平均分配于四方,称“方月”。方,方隅。月,月份。

【译文】

黄帝说:希望听听气化的作用。

岐伯说:六气的气化作用,都是加于不胜之气而产生的。太阴加于太阳而为湿化;太阳加于少阴而为寒化;少阴加于阳明而为热化;阳明加于厥阴而为燥化;厥阴加于太阴而为风化。各根据其所在的方位而预测。

黄帝问道:六气加于本位,情况怎样?

岐伯说:加于自己的位置,是正常之化。

黄帝说:希望听听六气所在。

岐伯说:确定了六气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它所主的方隅与月令了。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胜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注释】

①六位之气:主时之六气,有六个定位,所以说“六位之气”。

②太少:太为太过,少为不及。

③暴而亡:来得突然,消失得也快。王冰:“力强而作,不能久长,故暴而亡。亡,无也。”

④“运居”两句:岁运居司天在泉之中,气交之分,它的升降常在天地气之先。

⑤恶所不胜:憎恶自己所不胜的司天在泉之气。

⑥归所同和:岁运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同。

⑦随运归从:不同的六气都受主气的制约。张介宾:“不胜者受其制,同和者助其胜,皆能为病,故曰随运归从。”

⑧“故上胜”四句:上下指司天在泉之气。张介宾:“上胜者,司天之气有余也,上有余则气降而下;下胜者,在泉之气有余也,下有余则气迁而上。”

⑨胜多少而差其分:胜气的多少决定升迁和下降的差别。张介宾:“胜多少,言气之微甚也。胜微则迁降少,胜多则迁降多。胜有多少,则气交之变有多寡之差分矣。”

【译文】

黄帝问道:六个位置的气,虚实怎样?

岐伯说:太过与不及是不同的。太过的气到来缓慢而作用持久;不及的气到来急暴而作用迅速消失。

黄帝问:司天在泉之气的虚实怎样?

岐伯说:司天之气不足,在泉之气就随之上升;在泉之气不足,司天之气就随之下降;岁运居司天在泉之中,它的升降常在天气地气之先。它厌恶所不胜之气,而归属同和之气,但同和则助其气,不胜则受其制,都会产生病变。因为司天之气胜,则天气下降;在泉之气胜,则地气上升。由于胜气的多少,就决定了下降与上升的差分。胜气微的差别小,胜气甚的差别大,相差太大则气交之位置移易,移易气交的位置则发生大变,因而疾病就产生了。《大要》中说:胜气甚的差别为十分之五,胜气微的差别为十分之七,其间的差分可见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睏瘾肿胀,呕,勋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注释】

①时必顺之:四时的顺序必须适应。

②治以胜:用胜气之味治疗病证。张介宾:“如犯热者胜以咸寒,犯寒者胜以甘热,犯凉者胜以苦温,犯温者胜以辛凉,治以所胜,则可解也。”

【译文】

黄帝说:讲得好。经论中说过,用热药不要触犯热时,用寒药不要触犯寒时。我想要不避寒,不避热,怎样做呢?

岐伯说:问得真全面啊!发表不避热,攻里不避寒。

黄帝问:既不是发表也不是攻里,触犯了主时的寒与热,会怎么样呢?

岐伯说:寒与热会伤脏腑,病情就严重了。

黄帝说:希望听听无病的人,怎么样呢?

岐伯说:无病的人会生病,有病的人会加重。

黄帝问:生病的情况,怎么样?

岐伯说:不避热者热病就到来,不避寒者寒病就到来。寒病到来,则腹部胀满,坚硬痞塞,急剧疼痛,下利等病就发生了。热病到来,则发热,呕吐,泄泻,霍乱,痈疽疮疡,烦闷郁冒,泄泻,身体抽动,肿胀,呕吐鼻塞流涕,鼻出血,头痛,骨节改变,肌肉疼痛,血外溢,便血,小便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等病就此产生了。

黄帝问: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必须顺从四时寒热温凉的时序,违反四时禁忌而生病的,治以相克制的药物。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①。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过者死。

【注释】

①殒(yǔn):通“陨”,坠落。这里指胎儿和母体的损害。

【译文】

黄帝问道:妇人怀孕,如果用峻猛的药物,会怎样呢?

岐伯说:有病而应用,既不会损伤胎儿,亦不会伤害母体。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是怎样的?

岐伯说:对大积大聚的病,可以使用峻猛的药物,但必须在病邪衰减大半时即停药,如用过分了就会死亡。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假者何如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⑧。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注释】

①郁:五气抑郁。

②达:疏泄肝气,使之通畅。

③发:发越,散去。

④夺:夺去塞滞之邪,如吐法、下法等。

⑤泄:宣泄肺气。

⑥折:驱逐水邪。

⑦假:借。主气不足,则客气必假借其气而化之。

⑧无禁:不必禁忌。禁,指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禁忌

【译文】

黄帝说:讲得好。五气抑郁过甚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木气抑郁的应该疏泄条达,火气抑郁的应该散去火热,土气抑郁的应该夺去壅滞之邪,金气抑郁的应

该宣泄疏利,水气抑郁的应该驱逐水邪。这就是调畅气机。凡太过的应折其势,用其畏惧的相制之品来折之,这也就是所谓的泻法。

黄帝问:对假借的气怎样?

岐伯说:若有假借之气,则不必依照热无犯热、寒无犯寒的禁忌。所谓假借之气,就是主气不足,客气胜的异常情况。

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译文】

黄帝说:圣人的学问真是高深至极啊!天地的伟大变化,六气运行的规律,相互加临的纲纪,阴阳的作用,寒暑的影响,如果不是夫子您,还有谁能够通晓呢!让我把它藏在灵兰书室里,署名为《六元正纪》。不是经斋戒沐浴,不敢示人,要谨慎地传授。

上一篇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70)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72)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