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整修黄帝陵纪事--明
来源:黄帝陵
创作时间:
明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秘书监丞陶谊等人对桥山黄帝陵庙进行勘察,得知黄帝陵庙年久失修、损坏很大后,即刻降旨拨出银两,让陶谊等人负责修缮。
明太祖还在黄帝陵庙设立五品护陵官二人,后由县令兼任。这一做法为后代沿用,县令兼护陵官成为制度。
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降旨在轩辕庙大殿内塑造轩辕黄帝坐像一尊。
嘉靖四十二年(1563),“兴平章侯,公出上郡,路经蔽邑,邑侯雷请谒于庙”,见庙中道人生活困难,决定免除黄帝庙地税。同时还将此事告之地方官员。同年十二月三日,嘉靖皇帝朱厚熜降旨拨银400两,修葺轩辕庙。贡士刘仕撰《轩辕黄帝庙重修记》碑文,盛赞嘉靖除免黄帝陵庙税粮一事。此石碑现存于庙内碑廊内。自此之后,历朝历代均仿此举,免征黄帝陵庙税粮。
天启元年(1621)秋天,鄜州中部县令窦如芳拜谒黄帝陵时,“仰瞻庙貌,夷圮几许”,他“为之恻然”,上奏朝廷。明熹宗朱由校拨出专用银两,派遣使臣,重新整修黄帝陵庙,前后历时两年,为轩辕庙新修了东西长廊,在内外诸户均竖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