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颂(一)
来源:晋 牵秀(1)
创作时间:
邈矣黄轩,应天载灵[2]。通幽远览,观象设形(3)。诞敷厥训,彝伦攸经(4)。 德从风流,化与云征(5)。皇猷允塞,地平天成(6)。爰登方岳,封禅勒成(7)。纷凤举, 龙 腾太清 ( 8 ) 。 违兹九土 , 陟彼高冥 [ 9 ] 。 民 斯攸慕 ,涕泗沾缨 (10) 。 遐而不坠 , 式颂德声 (11) 。
(《艺文类聚》卷 一- 《帝王部 一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注释
〔1〕牵秀(?—306):字成叔,西晋武邑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人。博辩有文才,屡有战功,后被升为尚书, 迁平北将军。《晋书》卷六○有传。《隋书》卷三五《经籍四》载:“晋平北将军《牵秀集》四卷(梁三卷, 录一卷)”《旧唐书》卷四七《经籍下》作“五卷”。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三九之四《集部》二之四(师石山房丛书本)载:“严氏《全晋文编》牵秀有集四卷,今存《相风赋》《黄帝颂》《老子颂》《彭祖颂》《王乔赤松颂》《皇甫陶碑》,凡六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及《全晋文》卷八四(1930年景清光绪二十年黄冈王氏刻本)有载。
〔2〕邈:远。黄轩:即黄帝轩辕氏,或称轩辕黄帝。《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四》(《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续古文苑》卷一三《黄帝颂》(清嘉庆刻本)作“轩辕”,《渊鉴类函》卷四一《帝王部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皇轩”。应天:顺应上天。载灵:灵异。指黄帝降生不同凡响,禀赋非常。
〔3〕通幽:思维深刻,能洞察幽深的事理。远览:疑当作“览远”,目光长远,视野广阔。本句写黄帝很有智慧, 高瞻远瞩,通过观察自然而创设制度与文明。
〔4〕诞敷:诞,助词;敷,广布,传播。语本《书 ·大禹谟》。厥训:厥,其;训,教化。语本《书 ·毕命》。
彝伦:即伦常、典范。语本《书 ·洪范》:“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 知其彝伦攸叙。’”蔡沈《书集传》:“彝,常也;伦,理也。”攸经:攸,助词;经,治理,管理。本句表彰黄帝在人伦道德方面的贡献。
〔5〕此句意为黄帝的德化如风云遍布,恩泽深远。
〔6〕皇猷允塞:皇猷,帝王的谋略或教化;允塞,允即诚,塞即充实、充满,语本《书 · 禹贡》:“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孔颖达疏:“舜既有深远之智,又有文明温恭之德,信能充实上下也。”《诗 ·大雅 ·常武》:“王 犹允塞,徐方既来。”地平天成:语本《书 ·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本指大禹成功治水而使天地成就化生万物,这里指自然而然,妥帖适当。
〔7〕方岳:四方之山。《书·周官》:“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孔传:“觐四方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诗·周颂·时迈》,《毛诗序》:“《时迈》,巡 守告祭柴望也。”《毛传》:“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禅也。《书》曰:‘岁二 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方岳:在此指东岳泰山。封禅勒成:语本东汉班固《东都赋》“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封禅泰山、勒石表功,以显示黄帝功德卓著,彪炳天地。
〔8〕纷然:纷纷,多的样子。凤举:飘然高举。西汉刘歆《甘泉宫赋》:“回天门而凤举,蹑黄帝之明廷。”太清:天空。《鹃冠子 ·度万》:“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陆佃注:“太清,天也。”太清, 一说指道教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一,指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所居之所。凤举、龙腾,皆喻指王业兴起。
〔9〕“违兹九土”,《太平御览》卷七九《皇王部四》(《四部丛刊三编》景宋本)作“违落九土”。违:离开、辞别。兹:这。九土:九州之土地,在此指九州。陟:登上。冥:杳渺玄远。高冥,指高空。此句意思为黄帝离开九州,飞升太清。
〔10〕斯:助词。攸:助词,相当于“所”。慕:景慕、敬仰。涕泗:泪水。沾缨:指浸湿帽子的缨带或缨穗。此句意思为百姓敬慕怀念黄帝功德,常感动得泪流满面、沾湿帽缨。
〔11〕遐:远。不坠:不失。式颂:称颂。德声:美德、美誉。此句指黄帝功德虽然传播久远,却无损毁差失,人们还在称颂着他的美德令誉。
黄帝陵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