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篁调啸引(1)

来源:唐 李贺〔2〕

创作时间: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3),伶伦采之自昆丘〔4〕,轩辕诏遣中分作 十二。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5),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6]。人间无德不能得此管[7],此管沉埋虞舜祠(8)

(《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卷三,中华书局2012年版)

注释

〔1〕苦篁(huáng): 苦竹,竿矮节长,四月生笋而味苦,可制乐器。宋吴正子注:“乐府有《调笑引》。笑, 一作‘啸’。”

〔2〕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唐皇室远支,家世没落,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试。早岁见知于韩愈、皇甫提。其诗熔铸词采,驰骋想象,新奇瑰丽。有《李长吉歌诗》五卷传世。

〔3〕伶伦:传说为黄帝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相传伶伦从凤凰的鸣叫中获得灵感,制成十二律吕。《吕 氏春秋 · 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汉应劭《风俗通义 · 声音》:“昔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懈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制十二筒,以听风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为六。天地之风正,而十二律定,五声于是乎生,八音于是乎出。”

〔4〕“昆丘”,明曾益《昌谷集注》(明崇祯刻本)、明姚住等人《昌谷集句解定本》(清初印本)、清姚文燮《昌谷诗注》(同文书院重刊本)作“昆仑”。

〔5〕黄帝上天:事载《史记 ·封禅书》,详见前文注释。

〔6〕清王琦注:“唯留一管者,谓黄钟一管,为万事之根本,其制可考而知也。”

〔7〕“无德不能得此管”,《李长吉文集》(宋蜀刻本)、《李贺歌诗编》(蒙古刻本)作“人间无德不能得”。 

〔8〕虞舜:上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汉章帝时,奚景于舜祠下得白玉管。事载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衡阳山、九嶷山皆有舜庙,每太守修理祀祭洁敬,则闻弦歌之声。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县祠下得白玉管,舜时西王母献。”

上一篇
三皇庙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