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文献资料(86)--通志

来源:陕西省志 ·黄帝陵志

创作时间:

《通志》,南宋郑樵撰。200卷。纪传体通史。郑樵(1104—1160),北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终身不仕,以读书著书终其一生。《通志》是其一生学问的集大成 之作。这部书记自上古至唐代之历史。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四库全书》本。

卷一

黄帝

黄帝轩辕氏,亦曰地皇,亦曰有熊氏,亦曰帝鸿氏,亦曰归藏氏。或言有土德之 瑞,故曰黄帝;有轩冕之服,故曰轩辕;作都于有熊,故曰有熊。

少典娶于有峤氏,孕二十四月,而生帝于寿丘。本姓公孙,以长于姬水,故改姓姬。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年逾五十,聪明无不徇通。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暴,帝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于是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驱虎,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志。

蚩尤为乱,独伯天下,莫与之争衡。帝乃征师诸侯,以中黄直为将,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蚩尤,戮于中冀,名其地曰绝辔之野。或云榆罔之时,有庶人曰蚩尤,逐榆罔,榆罔与轩辕杀蚩尤于中冀。轩辕复与榆罔五战于阪泉,为轩辕所灭。 诸侯咸尊之,代神农氏为天子,是为黄帝。

始制法度,正名百物,万世不能易也。为营阵之法,设五旗五麾。有不率化者,从而征之。凡五十二战,而天下服。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受命之日,有景云之瑞,故官以云纪,师以云命。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 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迎日推策,终而复始, 演八卦为六十四卦,名之曰《乾坤》。

帝受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察五运六气,乃著岐伯之问,是为 《内经》。或言《内经》后人所作,而本于黄帝。

举风后、力牧、泰山稽、常先、大鸿以治民,封钜、鬼史区,皆臣佐也。或云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风后明乎天道,故为当时;太常察乎地利,故为禀者; 屠龙辨乎东方,故为土师;祝融辨乎南方,故为司徒;大封辨乎西方,故为司马;后 土辨乎北方,故为理官。

又造书契,调钟律,纪历数。命苍颉为史官,制文字;大挠为帝师,作甲子;容 成造历;隶首作数;伶伦制十二律:自大夏之西,阮险之阴,取竹于懈豁之谷,以窍 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长三寸九分,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听凤凰之鸣,而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叶黄钟之宫,是生六律六吕,候气之应,以正五声,实历数、权衡、度量所由生也。又命荣猿与伶伦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仲春之月, 辰在乙卯,日在奎,始奏之,命曰《咸池》,亦曰《大咸》。

始制衣服,作冕旒,充纩,元衣黄裳,析晕翟之华,渍草木之英,变为五色文章, 而著于器服,以表责贱。

服牛乘马,作舟车以通道;上栋下宇,作宫室以居安;重门击柝,以待暴客;作 杵白以利用;作弧矢以振威。旁行海内,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以分星次: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均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同井而饮,存亡更守,男女交姻,有无相贷,疾病相扶,风俗可同,生产可一, 性情可亲。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分于井而计于州,则地著而数详,民不习伪,官不怀私,城郭不闭,见利不争。 风雨时若,五谷丰登,人无天枉,物无疵厉,鸷鸟不妄搏,猛兽不妄噬。裔夷之人, 罔不来享。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则指之,名曰“屈轶”。

帝二十五子,为二十五宗。其四母之子,得姓者十二人,别为十二姓:姬、酉、 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依。二人为姬,二人为己。帝娶西陵之女曰 嫘祖,亦曰女节,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一曰元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为帝少吴;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为诸侯。昌意娶蜀山女曰昌仆,亦曰女枢,生高阳,为帝  颛 顼 。

黄帝崩,葬桥山。在位百年,年百十岁。或云在位百十年,年三百岁。子孙相承 共一千五百二十年。《皇览》曰:“桥山在上郡,今绥州也。”

上一篇
黄帝的文献资料(85)--舆地广记
黄帝的文献资料(87)--皇王大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