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决气(30)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决”的本意是打开缺口,引导水流,这里是分析、辨别的意思。本篇以“一气”分为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并从它们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变特征进行论述,故以《决气》名篇。最后所说“五谷与胃为大海”是说水谷精微与脾胃消化吸收,乃是六气化生的源泉。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

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岐伯曰:雍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注释】

①两神相搏:张景岳:“两神,阴阳也。搏,交也。”指男女交媾。

②宣五谷味:将五谷所化生的精微布散到周身。宣,布散。

③溱溱(zhēn):汗出貌。

④泽:渗出而滋润。

⑤雍遏:张景岳:“雍遏者,堤防之谓,犹道路之有封疆,江河之有涯岸。俾营气无所回避,而必行其中者,是谓脉。”

【译文】

黄帝问:我听说人身有精、气、津、液、血、脉,我本来以为它是一气,现在却分为六种名称,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分?

岐伯说:男女交媾,合和而结成新的形体,这种产生形体的物质在形体之先,叫精。

什么叫做气呢?

岐伯说:从上焦开发,发散五谷精微,温和皮肤,充实形体,润泽毛发,像雾露滋润草木一样,叫气。

什么叫津呢?

岐伯说:腠理发泄,出的汗很多,叫津。

什么叫做液呢?

岐伯说:谷物入胃,气充满全身,湿润的汁液渗到骨髓,使骨骼关节屈伸自如。渗出的部分,在内补益脑髓,在外润泽皮肤,叫液。

什么叫血呢?

岐伯说:中焦脾胃纳受食物,吸收汁液的精微,经过变化而成红色的液质,叫血。

什么叫脉呢?

岐伯说:像设堤防一样限制着气血,使它无所回避和妄行,叫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

岐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脉脱者,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注释】

①精脱者,耳聋:肾藏精,开窍于耳,所以精脱则耳聋。

②气脱者,目不明:张志聪:“目之精明五色,气之华也,故气脱者目不明。”

③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汗为阳津,腠理疏泄而不能固密,则大汗不止。

【译文】

黄帝问:六气在人体的有余不足,如精气的多少,津液的虚实,血脉的清浊,怎样才知道呢?

岐伯说:精虚的,会耳聋;气虚的,会目不明;津虚的,会腠理开,大量出汗;液虚的,会骨节屈伸不利,面色无华,脑髓不充,小腿发酸,常耳鸣;血虚的,肤色苍白,晦暗无光;脉虚的,脉象空虚无神。这就是六气有余不足的主要表现。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

岐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注释】

①各有部主:张景岳:“部主,谓各部所主也。如肾主精,肺主气,脾主津液,肝主血,心主脉也。”

【译文】

黄帝问道:六气的主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六气各有它所主的脏器,其主次主要是从它们发挥的作用来划分的,但六气的来源都是以五谷和胃作为资生的源泉。

上一篇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29)
《黄帝内经》-灵枢-肠胃(31)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