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15)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玉版是用玉石做成的版,玉石是宝贵的材料,极受古人珍视,所以把极其重要的文献刻写在玉版上。《内经》中有几处提到玉版,以玉版名篇的除本篇外,还有《灵枢》的《玉版》。论要,即重要的论述。以玉版名篇,只是提示读者该篇文献的重要性,并不能反映文本的主旨。从本篇的实际内容看,是以色、脉为例讨论“揆度奇恒”的思想方法的。由于“揆度奇恒”方法极其宝贵,所以“著之玉版”,因此篇名《玉版论要》,以提示“揆度奇恒”方法的重要。揆度、奇恒在《内经》中多次出现,可能是上古医经之名,同时也是重要的临证思维方法。《管子》中有《揆度》,《淮南子》中也见“揆度”一词,可见“揆度”是古人通用的思维方法。本篇内容主要包括:诊断首先要辨别正常和反常情况,再进一步分别轻重浅深,而给以适当的治疗。其次,根据病色出现的部位,以及脉与四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来说明“揆度奇恒”的运用,使人在临床上有所遵循。本篇名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①,所指不同②,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③。请言道之至数④,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⑤。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⑥。至数之要,迫近以微⑦,著之玉版⑧,命曰合《玉机》⑨。
【注释】
①揆(kuí)度(duó):衡量,比较。奇恒:奇,异常。恒,正常。揆度、奇恒在《内经》中多次出现,可能是上古医经之名,同时也是重要的思想方法。《管子》中有《揆度》篇,《淮南子》中也见“揆度”一词,可见“揆度”是古人通用的思维方法。
②所指不同:即所指内容不是单一的。张介宾:“所指不同,有言疾病者,有言脉色者,有言脏腑者,有言阴阳者。”
③奇病:异常之病。
④至数:重要的道理。至,极。数,理。
⑤道在于一:马元台:“一者何也?以人之有神也。”意为人的生命活动取决于神机和谐如一的运转。老子云:“道生一。”一,指神。“道在于一”的思想深受老子影响。
⑥“神转不回”三句:神气应自然的运转而不可回折逆乱。王冰:“血气者,神气也。《八正神明论》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夫血气应顺四时,递迁囚王,循环五气,无相夺伦,则神转不回也。回,谓却行也。然血气随王,不合却行,却行则反常,反常则回而不转也。回而不转,乃失生气之机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则火王,火衰则土王,土衰则金王,金衰则水王,水衰则木王,终而复始循环,此之谓神转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谓回而不转也。然反天常轨,生之何有耶?”
⑦迫近以微:诊察色脉虽浅近,而微妙却关乎神机。
⑧玉版:玉石做成的板。
⑨合《玉机》:王冰:“玉机,篇名也。言以此回转之要旨,著之玉版,合同于《玉机论》文也。”
【译文】
黄帝问:我听说揆度和奇恒,这两种方法各有所指,怎样联系起来运用呢?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度量疾病的深浅;奇恒是辨别那些异乎寻常的疾病。请让我说说诊病的至理,就是要注意五色和脉象的变化,至于揆度和奇恒,它们的要点都在于把握决定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神机的运转。人体的气血神机,是永远运转而不回折的,如果回折不运转了,就会失去生机。这个道理虽然浅近,却关乎微妙的神机,应该刻录在玉版上,可以与《玉机真脏论》合参。
容色见上下左右①,各在其要②。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③,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④,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注释】
①容色:面容色泽。
②在:诊察。丹波元简:“在,察也,见《尔雅·释诂》。”
③汤液:五谷制成的汤液。
④齐:同“剂”,就是药剂。
【译文】
面容颜色变化,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察看它的深浅和顺逆的要领。色见浅的,病轻,可用五谷汤液调理,十天痊愈。色见深的,病重,必须服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才可恢复。如果其色过深,病情更重,必须用药酒治疗,一百天左右才能痊愈。如神色夭晦,面容瘦削,就不能治愈,到百天就会死。此外,脉气短促而阳气虚脱的,必死;温热病而阴血虚极的,也必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①。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②。易③,重阳死,重阴死④。阴阳反他⑤。治在权衡相夺⑥,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注释】
①逆、从:指预后善恶。逆,预后不良。从,预后良好。马元台:“以色见于上,病势方炎,故为逆。色见于下,病势已衰,故为从。”
②“女子”四句:女子为阴,右亦为阴,故色见于右侧为逆,见于左侧为顺;男子为阳,左亦为阳,故色见于左侧为逆,见于右侧为顺。
③易:变易,指违背常道。
④重阳、重阴:王冰:“男子色见于左,是曰重阳,女子色见于右,是曰重阴。”男性属阳,左属阳,病色见于左,故为重阳。重阴之理同。
⑤阴阳反他:阴阳相反。他,或为“也”之讹。
⑥权衡相夺:衡量病势轻重,而决定适用的治疗。
【译文】
面色的变化表见于上下左右,必须观察其要点。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子病色在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病色颠倒,就是重阳、重阴,重阳、重阴主死。如果出现阴阳相反,应衡量病情,采用适当治法,使阴阳恢复平和,这就在于比较正常与异常,揣度疾病的浅深。
搏脉,痹蹙①,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②,虚泄为夺血③。孤为逆,虚为从④。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⑤。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⑥。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⑦,逆行一过⑧,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注释】
①搏脉:即脉搏击于指下。搏,搏击。痹蹙:病名。肢体痛重为痹,足跛不能行为蹙。
②脉孤:无冲和胃气的真脏脉。消气:阳气耗损。高世拭:“脉者血之先,脉孤则阳气内损,故为消气。孤,谓弦、钩、毛、石,少胃气也。”
③虚泄:脉虚而泄利。夺血:伤夺阴血。
④孤为逆,虚为从:高世拭:“脉孤而无胃气,真元内脱,故为逆,虚泄而少血液,则血可渐生,故为从。”
⑤以太阴始:王冰:“以气口太阴之脉,定四时之正气。”太阴,手太阴肺脉,就是寸口脉。
⑥“行所不胜”四句:指四时、脉象与五行的关系。行所不胜,即克我者,如春见秋脉,夏见冬脉,此为逆,故预后不良;行所胜,即我克者,如春见长夏脉,夏见秋脉,此为顺,故预后良好。
⑦“八风四时”两句:指四时正常气候。吴崑:“八风,八方之风。四时,春夏秋冬也。胜,各以所王之时而胜也。终而复始,主气不变也,言天之常候如此。”
⑧逆行一过:指四时气候失常。张介宾:“设或气令失常,逆行一过,是为回则不转,而至数紊乱无复可以胜计矣。过,失也,喻言人之色脉,一有失调,则奇恒反作,变态百出。”
【译文】
脉象搏击于指下,或为痹证,或为蹙证,或为寒热之气相交为病。脉见孤绝,是阳气损耗;脉见虚弱,而又有泄泻,为阴血损伤。脉见孤绝,为逆,预后不良;脉见虚弱,为顺,预后较好。诊脉时运用奇恒之法,从手太阴经之寸口脉来研究。如出现为主令的四时、五行所克制的脉象,为逆,预后不良;如出现克制主令的四时五行的脉象,为从,预后良好。至于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则循环无端,终而复始,假如四时气候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这就是揆度、奇恒的全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