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轩辕黄帝的典籍文献--《汉书》
来源:《汉书》
创作时间:
元纪元年冬十月……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悬)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何但亡匿幕(漠)北寒苦之地为!”匈奴詟焉。还,祠黄帝于桥山,乃归甘泉。
——卷六武帝纪
《易》叙宓羲、神农、黄帝作教化民,而《传》述其官,以为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
——卷一十九百官公卿表
黄帝轩辕氏: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嫘祖,黄帝妃,生昌意。
彤鱼氏,黄帝妃,生夷鼓。嫫母,黄帝妃,生仓林。封钜,黄帝师。大填,黄帝师。大山稽,黄帝师。力牧、风后、鬼臾区、封胡、孔甲、岐伯、泠沦氏。
——卷二十古今人表
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钟,六曰中吕。有三统之义焉。其传曰,黄帝之所作也。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定。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陵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黄帝,《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故天下号曰轩辕氏。
——卷二十一律历志
昔黄帝作《咸池》。
——卷二十二礼乐志
自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定水害。唐、虞之际,至治之极,犹流共工,放驩兜,窜三苗,殛鲧,然后天下服。
——卷二十三刑法志
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黄帝以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卷二十四食货志
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见。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黄帝得宝鼎冕侯,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姨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骑,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凉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济南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
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名曰“迎年”。
——卷二十五郊祀志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邦”,此之谓也。上郡……肤施,有五龙山、帝原水、黄帝祠四所。独乐,有盐民。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葬曰上陵畤。
——卷二十八地理志
《黄帝四经》四篇、《黄帝铭》六篇、《黄帝君臣》十篇、《杂黄帝》五十八篇、《力牧》二十二篇、《黄帝泰素》二十篇、《黄帝说》二十篇、《黄帝》十六篇、《封胡》五篇、《风后》十三篇、《力牧》十五篇、《鬼臾区》三篇、《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黄帝阴阳》二十五卷
、《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黄帝内经》十八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黄帝杂子步引》十二卷、《黄帝岐伯按摩》十卷、《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黄帝杂子十九家方》二十一卷、《黄帝杂子十五家方》二十二卷。
——卷三十艺文志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臧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垅皆小,葬具甚微。
——卷三十六楚元王传
黄帝曰:“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卷四十八贾谊传
古之贤主莫不求贤以为辅翼,故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大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子而为五伯长。
——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
子惟黄帝、帝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帝夏禹、皋陶、伊尹咸有圣德,假于皇天,功烈巍巍,光施于远。予甚嘉之,营求其后,将祚厥祀。自黄帝至于济南伯王,高祖世氏姓有五矣。黄帝二十五子,分赐厥姓十有二氏。遣骑都尉嚣等分治黄帝园位于上都桥畤,虞帝于零陵九疑,胡王于淮阳陈,敬王于齐临淄,愍王于城阳莒,伯王于济南东平陵,孺王于魏郡元城,使者四时致祠。其庙当作者,以天下初定,且掺祭于明堂太庙。《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上天,张乐昆仑虔山之上。坏彻城西苑中建章、承光、包阳、犬台、储元宫及平乐、当路、阳禄馆,凡十余所,取其材瓦,以起九庙……九庙:一曰黄帝太初祖庙,二曰帝虞始祖昭庙,三曰陈胡王统祖穆庙,四曰昌敬王世祖昭庙,五曰济北愍王王祖穆庙,凡五庙不堕云;六曰济南伯王尊祢昭庙,七曰元城孺王尊祢穆庙,八曰阳平顷王戚祢昭庙,九曰新都显王戚祢穆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庙半之。或言黄帝时建华盖以登仙,莽乃造华盖九重,高八丈一尺,金瑵羽葆,载以秘机四轮车,驾六马,力士三百人黄衣帻,车上人击鼓,挽者皆呼“登仙”。皇祖考黄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自黄帝、汤、武行师,必待部曲旌旗号令。
——卷九十九王莽传
——以上十四段史料出自《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