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论勇(50)
来源:黄帝内经
创作时间:
【题解】
本篇主要讨论了忍痛与勇怯的产生机理及外在表现。认为忍痛与勇怯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用今天的观点看,忍痛与否与生理的耐受力有关,属于生理学的范畴,而勇怯则与人的性格和后天的培养锻炼有关,属于心理或精神意识的范畴。但在该篇作者看来,勇怯虽然与生理性的疼痛耐受力不同,但也与人的生理禀赋有关,特别是与肝胆的生理结构和状态关系犹密。人的勇怯虽然不能说与先天的生理禀赋截然无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及本人的自我锻炼。对此不能绝对的理解。在这方面,儒家比医家所持的观点更正确。儒家也很重视“勇”,把“勇”视为人的“三达德”之一。儒家认为勇有两种,一种是血气之勇,即生理性的勇,一种是义理之勇。儒家所倡导和看中的是义理之勇,而不是血气之勇。血气之勇发于人的气禀,其勇不足,且可能用到不当之处;而义理之勇发于道义,为无所不敢往的大勇。由于本篇的主要内容是论勇怯之士,故以《论勇》作为篇名。另外,本篇首段,从人体皮肤,肌肉的厚薄坚脆和色泽的表现,来观察人体对四时虚邪贼风的耐受力。内容上与本篇主旨不合,恐为它篇错简于此。
黄帝问于少俞曰:有人于此,并行并立,其年之长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风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
少俞曰:帝问何急①?
黄帝曰:愿尽闻之。
少俞曰:春温风,夏阳风②,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注释】
①急:先。
②夏阳风:夏季的热风。火为热为阳。
【译文】
黄帝问于少俞说:假使有几个人在这里,同行同立,年龄大小相同,穿的衣服厚薄也相同,突然遭到狂风暴雨,有的生病,有的不生病,或者都生病,或者都不生病,这是什么缘故?
少俞说:你先问哪一个问题呢?
黄帝说:我都想听一听。
少俞说:春季当令的是温风,夏季是热风,秋季是凉风,冬季是寒风。大凡四季之风,性质不同,影响到人体发病的情况也不一样。
黄帝曰:四时之风,病人如何?
少俞曰: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①;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
【注释】
①虚风:虚邪贼风。张景岳:“虚风者,虚乡不正之邪风也。”也就是指反常的邪风。
【译文】
黄帝问:四季之风,使人发病情况如何呢?
少俞说:色黄皮薄而肌肉柔弱的人,经不住春天的虚邪贼风;色白皮薄肌肉柔弱的人,经不住夏天的虚邪贼风;色青皮薄肌肉柔弱的人,经不住秋天的虚邪贼风;色赤皮薄肌肉柔弱的人,经不住冬天的虚邪贼风。
黄帝曰:黑色不病乎?
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坚,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长夏至而有虚风,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坚者,必重感于寒,外内皆然,乃病。
黄帝曰:善。
【译文】
黄帝问:色黑的人不生病吗?
少俞说:色黑皮厚、肉坚的人,就不会被四季虚邪贼风所伤。如果其人皮肤薄弱,肌肉不坚实,肤色不一定,到了长夏的季节,遇到了虚邪贼风就会生病。如果其人色黑皮厚,肌肉坚实,虽遇到长夏季节的虚风,也不会发病。皮厚,肌肉坚实的人必须既感于风,又感于寒,内外都受伤,就不免生病了。
黄帝说:讲得好。
黄帝曰:夫人之忍痛与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见难则前,见病则止;夫怯士之忍痛者,闻难则恐,遇痛不动。夫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见难与痛,目转而盼①,恐不能言,失气惊,颜色变化,乍死乍生②。余见其然也,不知其何由,愿闻其故。
少俞曰:夫忍痛与不忍痛者,皮肤之薄厚,肌肉之坚脆缓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谓也。
【注释】
①目转而盼(xì):目珠转动,怒目而视。目转,眼珠转动。盼,恨视,怒视。
②乍死乍生:疑死疑生。
【译文】
黄帝说:人能够忍受疼痛与否,并不是单从性格的勇敢和怯弱来分得。有些勇敢的人而不能耐受疼痛,而遇到危难却能勇往直前,而当遭到疼痛时,则退缩不前;有些怯弱的人能耐受疼痛,听到有危难的事就恐惧不安,而遇到疼痛时,却能忍受坚持不动。有些勇敢且能忍受疼痛的人,见到危难不恐惧,遭到疼痛能忍受;有些怯弱而又不能忍受疼痛的人,见到危难与疼痛,眼珠转动,怒目而视,但吓得不敢说话,心惊气促,吓得变了面色,疑死疑生。我看到这种情况,不知是什么原因,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少俞说:忍痛与不忍痛,与皮肤的厚薄、肌肉的坚实、脆弱、或松或紧的不同有关,并不是勇敢、怯弱能说明的。
黄帝曰:愿闻勇怯之所由然。
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①,长衡直扬②,三焦理横,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者也。
【注释】
①目深以固:目光深邃而凝视不动。
②长衡直扬:长眉竖起。眉上曰衡。
【译文】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人为什么会有勇敢和怯儒的不同性格。
少俞说:勇敢的人,目光深邃而凝视不动,长眉竖起,肌肉纹理粗横,心脏端正,肝脏大而坚实,胆囊盛满,在发怒时,会气盛而胸张,肝叶上举而胆横,眼眶欲裂,目光四射,毛发竖起,面现青色,这些是勇士性格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
黄帝曰:愿闻怯士之所由然。
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减①,阴阳相失②,三焦理纵,髃骨短而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③,胁下空④。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注释】
①减:孙鼎宜:“按‘减'当作‘腻(qià)’,字误。《说文》:‘腻,目陷也。’"
②阴阳相失:血气运行失度。
③肠胃挺:肠胃不强健,少曲折而直。挺,直而少弯曲。
④胁下空:肝气不充实。
【译文】
黄帝说:希望听听怯懦人的性格是怎样产生的。
少俞说:怯懦的人两目虽大,但不深固,阴阳不协调,肌肉纹理纵而不横,胸骨剑突短而小,肝脏缓纵,胆汁不满,胆囊松弛,肠胃不强健,少弯曲而挺直,胁下空虚而肝气不能充满。虽正大怒,怒气也不能充满胸中,肝肺之叶虽能上举,但不能持久,怒气消失,又垂下了,所以不能长时间发怒。这些是怯士性格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
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①,何藏使然?
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懦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②。
【注释】
①怒不避勇士:怯士酒醉发怒,气壮胆大,与勇士相去无几。避,去也。引申有差别之意。
②酒悖(bèi):饮酒后发生的狂妄行为。悖,违背。
【译文】
黄帝问:怯懦的人酒后发怒,也和勇士差不多,这是哪一脏的功能使他这样的呢?
少俞说:酒是水谷的精华,熟谷的液汁。其气迅利猛急,酒入胃中,会胃部胀满,气机上逆,充满于胸中,使肝气浮动,胆气恣横。在酒醉时,他的言谈举止,固然和勇士差不多,但酒劲一过,则怯态如故,反而后悔自己的冲动行为。这种酒醉后的言谈举止,看上去好像勇士一样,但不知怎样去做,所以称为酒悖。